[发明专利]一种提高作物果实着色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90335.8 | 申请日: | 2021-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979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波;唐明;周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句容市同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7/06 | 分类号: | A01G7/06;A01C21/00;A01N59/16;A01N37/44;A01N43/08;A01N35/06;A01N43/54;A01N59/14;A01P2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申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4 | 代理人: | 王云 |
地址: | 212400 江苏省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作物 果实 着色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作物果实着色的方法,采用70‑90份的γ-氨基丁酸,5‑8份的磷酸二氢钾,5‑10份的维生素,2‑5份的微量元素,适量的水配制的混合药液对果树的叶片和果实进行处理,着色效果优于喷布脱落酸、茉莉酸甲酯等物质,作用效果与喷布合适浓度的乙烯利相当,但副作用明显小于喷布乙烯利,尤其是落果、耐储运两项指标,与自然成熟的果实相差无异;且操作简便,成本低;γ-氨基丁酸已经可以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合成,原料易采购,且价格相对便宜,果农使用起来不会造成经济负担,投入产出比较为理想,且使用简便易掌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作方法,具体说是一种提高作物果实着色的方法。
背景技术
γ-氨基丁酸别名4-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简称GABA),是一个四碳非蛋白质氨基酸,化学式:H2NCH2CH2CH2COOH;分子质量:103.1。GABA自动植物以及微生物中有较多的发现,其中在1949年首先在马铃薯的块茎中发现,在1950年又在哺乳动物的中枢系统中发现其存在,被认为是哺乳动物、昆虫或者某些寄生蠕虫神经系统中的神经抑制剂,对神经元的兴奋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植物组织中GABA的含量极低,通常在0.3~32.5μmol/g之间。已有文献报道,植物中GABA富集与植物所经历胁迫应激反应有关,在受到缺氧、热激、冷激、机械损伤、盐胁迫等胁迫压力时,会导致GABA的迅速积累。研究表明,GABA在植物体内不仅仅作为一种代谢物质,也可以作为一种信号分子,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以及对逆境的响应。
众所周知,果实的外观和糖分含量是影响许多水果的主要品质指标。自从1994年以来,我国的果树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已稳居世界第一。但是,我国的水果品质远不能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每年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1.5%,且出口单价甚至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很难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另一方面,我国高档水果市场长期被进口占据,对我国的水果生产造成较大的冲击。进口水果之所以冲击国内市场,其原因与果实品质有较大关系。外形端正,色泽艳丽,风味浓郁的果实总是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目前,促进果实着色的方法主要有:改善树体光照条件,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采用控制性分根交替灌溉,套袋,铺反光膜等。此外采用乙烯利、脱落酸、茉莉酸甲酯等植物生长物质促进果实着色。但是复杂的管理措施不易被群众掌握,同时高昂的成本也使果农望而却步。喷施乙烯利等调节剂会导致落果、缩短果实的储运期,往往得不偿失。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作物果实着色的方法,有效促进果实着色,且不易落果,储运期与自然成熟果实无异,且操作简便,易被掌握,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提高作物果实着色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以重量计算配制以下组分:70-90份的γ-氨基丁酸,5-8份的磷酸二氢钾,5-10份的维生素,2-5份的微量元素,适量的水;首先采用有机溶剂溶解维生素得溶液A;其余组分采用水进行溶解得溶液B;将溶液A和溶液B混合后60℃加热至溶解完全;静置4h后备用;
(2)在开花期,采用步骤(1)配制的混合溶液对果树叶片进行喷洒,每周1-2次;
(3)在果实的坐果期以及幼果膨大初期:采用步骤(1)配制的混合溶液对果实进行喷布或浸果处理;每月1-2次;
(4)在果实的采摘期:采用步骤(1)配制的混合溶液对果实进行喷布或浸果处理,每月1-2次。
更进一步的,所述有机溶剂为无水乙醇。
更进一步的,所述适量的水以γ-氨基丁酸浓度为100mg/L-400mg/L计算。
更进一步的,在开花期混合溶液中γ-氨基丁酸的浓度为100mg/L-200m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句容市同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句容市同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903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