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保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87171.3 | 申请日: | 2021-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80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夏远新能源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16;B60L53/18;B08B1/02 |
代理公司: | 慈溪夏远创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6 | 代理人: | 陈伯祥 |
地址: | 650500 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充电 保护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保护装置,包括保护壳和充电枪,所述保护壳的底部设有相互连通的除尘管,所述保护壳的顶部设有相互连通的套筒,所述除尘管内部的两侧设有导向除尘组件,所述充电枪的底部设有相互连接的充电线体;本发明通过展开封闭组件的相互配合,使充电枪的外侧得到充分的密闭保护功效,有效的防止外界灰尘和水液渗透装置内壁,对充电枪造成影响,同时在五组闭合卡板的活动展开下,便于将充电枪与充电接口直接伸出套筒内,进行接口处的对接充电工作,此外,利用保护壳、除尘管和套筒整体连通的结构特性,可以让该保护结构沿绕充电枪与充电线体的外侧活动,使保护装置与充电枪呈一体化集成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其中新能源汽车在充电时,一般通过充电桩的电接口与汽车的电插口进行对接,开始充电工作。
当前的新能源汽车在充电过程中,充电头为了方便拿取,一般暴露在充电桩外部,从而使位于充电头表面的充电接口同样暴露在外,容易受到外界灰尘、雨水的附着以及工作人员的碰撞,降低充电头的防护性及充电接口的使用寿命;在充电头与汽车相互对应充电时,往往需要根据汽车的位置将充电线拉长,与汽车的位置进行调整,当汽车的位置不断变远,充电线的伸长幅度就会越来越远,使过长的充电线直接接触与地面,容易受到地面灰尘和颗粒物的粘附,并容易受到操作人员的踩压,使充电线产生形变,增加充电头实际使用的局限性,增加充电线后续清理工作的不便;在充电头与汽车的充电插槽对接时,会将汽车对插槽的保护盖打开,与充电接口对接,然而接口对接期间的插槽无法再次封闭,此时空气中的灰尘很容易渗透接口内,对充电工作造成干扰,并且接口充电期间,若是充电线产生踩压误碰,很容易使接口处产生位置偏移和脱落,降低接口对接时的密封性和固定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保护装置,以解决当前的新能源汽车在充电过程中,充电头为了方便拿取,一般暴露在充电桩外部,,容易受到外界灰尘、雨水的附着以及工作人员的碰撞,降低充电头的防护性及充电接口的使用寿命;充电头与汽车相互对应充电时,充电线直接接触与地面,容易受到地面灰尘和颗粒物的粘附,并容易受到操作人员的踩压,使充电线产生形变,增加充电头实际使用的局限性,增加充电线后续清理工作的不便;在充电头与汽车的充电插槽对接时,空气中的灰尘很容易渗透接口内,对充电工作造成干扰,并且接口充电期间,若是充电线产生踩压误碰,很容易使接口处产生位置偏移和脱落,降低接口对接时的密封性和固定效果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保护壳和充电枪,所述保护壳的底部设有相互连通的除尘管,所述保护壳的顶部设有相互连通的套筒,所述除尘管内部的两侧设有导向除尘组件,所述充电枪的底部设有相互连接的充电线体,所述充电枪外侧的顶部设有环形盘,所述充电枪的顶部设有相互连接的充电接口,所述环形盘顶部靠近充电接口的外侧设有内胆橡胶条,所述内胆橡胶条的正面一端设有相互连通的充气囊,所述套筒外侧的顶部设有展开封闭组件。
优选的,所述导向除尘组件内部的两侧设有内螺纹套管,两组所述内螺纹套管的内侧套设有螺纹适配的螺纹杆,两组所述螺纹杆相互靠近的一侧设有连接板,两组所述连接板相互靠近的一侧设有弧形清扫刷,所述保护壳内部的四角处设有固定座,四组所述固定座相互靠近的一侧设有导轮组。
优选的,所述展开封闭组件外侧的顶部设有环形滑槽,所述环形滑槽的内侧设有五组相互配合的滑块,五组所述滑块的顶部设有相互连接的转环,所述转环的内侧设有五组铰接块,所述套筒顶部的中间位置处设有环形通口,所述环形通口的内侧铰接有五组闭合卡板,五组所述铰接块的内侧铰接有弧形铰接杆,且弧形铰接杆与闭合卡板相互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夏远新能源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云南夏远新能源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71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