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色金属精矿主含量元素形态分析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785535.4 | 申请日: | 2021-07-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74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 发明(设计)人: | 赵伟;封亚辉;陈朝国;江昌民;侯建军;丁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海关工业产品检测中心;安徽友进冠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3/20 | 分类号: | G01N23/20 |
| 代理公司: | 安徽思沃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220 | 代理人: | 赵瑜 |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色金属 精矿 含量 元素 形态 分析 方法 | ||
1.一种有色金属精矿主含量元素形态分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分析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有色金属精矿样品信息采集并记录:计算设备接收工作人员上传的有色金属精矿样品信息,并依据工作人员上传的信息对有色金属精矿样品进行样品分类处理,同时生成记录表,计算设备将各有色金属精矿信息录入记录表中,其中,计算设备具体为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中的一种;
(2)对有色金属精矿进行元素含量分析并进行分类标记:计算设备开始与分析系统进行通信连接,并开始向分析系统发送检测指令,分析设备接收到检测指令,并开始对有色金属精矿进行元素含量检测,将检测出的各元素进行数据分析,并将各元素相关信息录入记录表中,其中,分析系统具体由输送模块、破碎模块、检测模块、分离模块、废物处理模块以及数据传输模块组成;
(3)对分类完成的元素进行检测并将有害元素进行分离提取:对分类完成的元素信息进行数据检测,并对其中的有害元素进行标注,同时计算设备开始控制分析设备对有害元素进行分离提取处理;
(4)收集环境信息并构建环境模型进行仿真测试:收集周围环境信息,并开始构建环境模型,将有害元素信息导入环境模型,并开始运行环境模型进行仿真测试;
(5)依据测试数据生成废物处理方案并将其反馈给工作人员:仿真测试结束,计算设备依据测试数据智能制定废物处理方案,方案制定完成,计算设备将其反馈给工作人员;
其中,所述仿真测试具体步骤如下:
SS1:工作人员采集周围环境信息,并将其上传至计算设备,环境信息上传完成,计算设备开始构建环境模型;
SS2:将有害元素信息导入环境模型,工作人员开始设定模拟运行时间X,环境模型开始运行;
SS3:达到运行时间,环境模型将测试数据反馈至计算设备,计算设备接收测试数据,并将其录入记录表;
所述智能制定废物处理方案具体步骤如下:
P1:数据记录完成,将其中会产生环境污染的元素进行标记;
P2:计算设备开始抓取网络信息共享平台中对应元素处理方式,并开始依据抓取到的信息制定对应废物处理方案,同时将生成的处理方案发送至废物处理模块;
P3:废物处理模块开始依据废物处理方案对相关元素进行净化处理;
P4:将净化完成的数据录入记录表中,同时将记录表反馈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可依据记录表对剩余元素进行处理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色金属精矿主含量元素形态分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分类处理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计算设备接收工作人员上传的有色金属精矿样品信息,并开始与网络信息共享平台通信连接;
步骤二:对有色金属精矿样品信息进行分析,并从网络信息共享平台中检索对应有色金属信息;
步骤三:将有色金属精矿样品按照不同类型进行分类,并统计各类有色金属精矿的数量,同时生成记录表,并将各类有色金属精矿名称以及数量录入记录表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色金属精矿主含量元素形态分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含量检测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计算设备将有色金属精矿样品信息统计完成,开始依据GB/T2007.1-1987以及GB/T 2007.2-1987中规定的取样和制样标准向分析系统下发检测指令;
第二步:输送模块接收检测指令,并将有色金属精矿样品有序进行运输,破碎模块接收有色金属精矿样品,并将其进行干燥以及破碎,破碎完成,将其通过38μm标准筛进行筛选;
第三步:检测模块提取有色金属精矿样品开始通过阵列检测器以及X射线衍射仪进行元素含量检测,并将各元素含量反馈至计算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色金属精矿主含量元素形态分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分离提取具体步骤如下:
S1:计算设备接收各元素含量信息,并将其录入记录表中,同时对其中有害元素进行检测,同时将检测出的有害元素在记录表中进行标注,并下发分离指令;
S2:分离模块接收分离指令,并开始对有害元素进行分离,并将其传输至废物处理模块进行存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海关工业产品检测中心;安徽友进冠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海关工业产品检测中心;安徽友进冠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553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重型举升支架
- 下一篇:N型TOPCon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