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润滑水泵座、冷却泵及发动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84753.6 | 申请日: | 2021-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44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付强;张瑜;李强;张合勇;周裕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重庆隆鑫发动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06 | 分类号: | F04D29/06;F04D29/62;F01P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张子飞 |
地址: | 40005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润滑 水泵 冷却 发动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润滑水泵座、冷却泵及发动机,自润滑水泵座包括水泵座体,所述水泵座体上设有用于与水泵轴直接转动配合的装配孔,所述水泵座体外设置有外集油槽,所述水泵座体上开设有与装配孔内壁连通的进油口,所述外集油槽用于搜集飞溅的润滑液并将润滑液经进油口引流至装配孔内,其中冷却泵安装有自润滑水泵座,发动机安装有冷却泵;本发明中外集油槽可收集飞溅的润滑液或者发动机箱内壁滴落的润滑液,使得润滑液通过进油口流动至装配孔内壁处,可对水泵轴与装配孔内壁直接形成润滑,提高水泵轴的润滑效果,降低摩擦损失及噪音,提升发动机功率;而且可有效减少冷却泵零部件数量,简化冷却泵的结构,降低制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摩托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润滑水泵座、冷却泵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摩托车冷却泵通常为整体式水泵,该结构的冷却泵中,水泵轴的前端为悬臂结构且与叶轮传动配合、后端位于水泵座体内且通过两个轴承与水泵座体实现转动配合;由于两个轴承的安装,容易使得水泵轴前端与水泵座体内圆装配的同轴度误差较大,故而容易导致水泵轴前端振动较大,而且轴承的增设也增加了冷却泵的结构复杂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自润滑水泵座、冷却泵及发动机,其中水泵座体设置有外集油槽以及进油口和出油口,外集油槽用于搜集飞溅或发动机内壁滴落的润滑并将润滑液通过进油口导入至水泵座的装配腔中,该结构可使得水泵轴直接转动配合安装于水泵座的装配腔中,利于提高水泵座的安装精度,降低水泵座的装配误差,提高水泵轴的运行稳定性,而且简化了冷却泵的结构,降低冷却泵的生产成本。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润滑水泵座,包括水泵座体,所述水泵座体上设有用于与水泵轴直接转动配合的装配孔,所述水泵座体外设置有外集油槽,所述水泵座体上开设有与装配孔内壁连通的进油口,所述外集油槽用于搜集飞溅的润滑液并将润滑液经进油口引流至装配孔内。外集油槽可收集飞溅的润滑液或者发动机箱内壁滴落的润滑液,使得润滑液通过进油口流动至装配孔内壁处,可对水泵轴与装配孔内壁直接形成润滑,提高水泵轴的润滑效果,降低摩擦损失及噪音,提升发动机功率;该结构可使得水泵轴直接转动配合安装于水泵座的装配腔中,利于提高水泵座的安装精度,降低水泵座的装配误差,提高水泵轴的运行稳定性,而且可有效减少冷却泵零部件数量,简化冷却泵的结构,降低制造成本;另外利于冷却泵后期的维修,可降低维修成本
进一步,所述装配孔内壁轴向开设有内集油槽,所述水泵座体上开设有与装配孔连通的出油口,所述内集油槽与出油口连通。内集油槽可用于存储装配孔与水泵轴之间的润滑液,以保证装配孔内具有充足的润滑液,同时在润滑液大量堆积时,内集油槽也作为引流作用,将多余的润滑液引流至出油口排出至发动机箱体内;
进一步,所述装配孔内具有用于安装油封的油封安装位,所述进油口与油封安装位轴向相邻并位于油封安装位的轴向外侧。由于进油口与油封相邻,经过进油口进入的润滑液会对油封形成冷却,利于提高油封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内集油槽和出油口设置于装配孔内壁最上方。利于装配孔内存储足够的润滑液,同时润滑液过多时,可从出油口溢出或者被水泵轴转动离心甩出,既有效提高了水泵轴的润滑效果,同时也防止装配孔内润滑液的堆积,使得润滑液循环流动,既保证良好的润滑效果,也起到有效的冷却效果。
进一步,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轴向交错设置。利于润滑液在装配孔内均匀的轴向分布,以提高润滑效果。
进一步,所述水泵座体外连接有两个近似轴向延伸的集油筋,两个集油筋呈V形排布并合围成外集油槽。两个集油筋近似径向向外延伸,形成扩口结构,利于提高集油效果。
进一步,所述水泵座体外具有轴肩面,所述集油筋的轴向一端连接于轴肩面上,所述进油口开设于水泵座体外圆小径段与轴肩面连接处;该结构形成了轴向内侧封闭的外集油槽,利于外集油槽的存储,同时进油口开设于外集油槽的轴向内侧位置,利于将润滑液引流至进油口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重庆隆鑫发动机有限公司,未经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重庆隆鑫发动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47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闪锈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 下一篇:一种桥梁的抗拉支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