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高盐废水脱总氮的复合功能菌剂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84005.8 | 申请日: | 2021-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22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徐韡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韡卿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02F3/34;C12R1/145;C12R1/38;C12R1/10;C12R1/01;C02F101/16;C02F10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1 | 代理人: | 方莉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废水 脱总氮 复合 功能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高盐废水脱总氮的复合功能菌剂,其包含能够降解高盐废水中的总氮的菌,该高盐废水中的总溶解固体含量为12000~35000mg/L。该复合功能菌剂既耐高盐环境又可降解高盐废水中的总氮,经过在高盐原水环境中培养能够形成耐高盐废水的复合型功能菌群生物膜稳定地附着在活性炭类吸附载体上,然后进一步用于降解高盐废水中的总氮。利用该复合功能菌剂可在不除目标原水中含有的菌群条件下,无需逐步提高盐度负荷及营养物浓度对耐盐脱氮菌进行驯化和培养,通过直接将其投入活性炭滤池形成耐高盐废水的复合型功能菌群生物膜的启动方法,在保证TN去除效果不降低的同时,简化工艺,大大缩减工程运营和人力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盐废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盐废水脱总氮的复合功能菌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高盐度有机废水是指含有有机物和至少3.5%(质量分数)的总溶解性固体物的废水。其主要来源分布广泛,诸多生产领域如印染、制药、采油、造纸等化学制造业以及肉类、海产品加工等行业。鉴于其来源不同,水体囊括的无机物以及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差异也比较明显。因此高盐废水的处理是世界性难题,我国每年产生的高盐废水高达3亿m3。其产生副产物高盐危废数量也是巨大的,因此工业废水处理不善,既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又是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目前,针对高盐废水的处理主要分为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物理化学法主要包括蒸发法、电化学处理法、膜分离技术等。其中蒸发法是利用液体转化为气态,利用产生的热能将液体蒸发再回收冷却水蒸汽的方法,所获得水质较好,但是存在能耗高、设备易腐蚀结垢等缺点,不适应于推广应用,同时对于成分复杂污染性强的污染水源不适合蒸发脱盐处理;电化学处理一般对于高盐废水的降解是有效的,其降解后可生化性提高,但考虑到能耗成本投入,一般情况下也不适应于常规的工程应用;而膜分离技术的应用需要对高盐废水进行预处理,同时为保证膜系统正常运行,会定期进行清洗和更换膜组件,从成本运行角度来说也不是理想的优化方案。而生物法处理高盐废水,比如SBR、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以及厌氧处理从成本角度出发都明显低于上述相关物理处理手段,但是盐度过高会抑制普通微生物的生长;传统生物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只能耐受含盐1%以下废水,当含盐量大于1%时,系统的效率因微生物细胞脱水,质壁分离,各种微生物生长所需的酶促反应降低,从而导致系统的降解率受到极大的影响。但近几年中,学者研究表明,在高盐浓度下耐盐微生物的生长可以持续对污水进行降解,为高盐废水的处理又提出了新的解决思路。
为了加强耐盐菌对高盐废水实现降解,传统耐高盐菌的驯化方法一般都是逐步提高盐度负荷以及逐步提高营养物的浓度,对耐盐脱氮菌进行驯化和培养,这种驯化方法,培养基的制备过于繁琐,且驯化时间较长,投入系统中的耐盐菌也不能快速适应原水环境进入降解状态,使其降解效率一直不尽人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高盐废水脱总氮的复合功能菌剂及其应用。该复合功能菌剂既能够耐高盐环境,又能够降解高盐废水中的总氮,且经过在高盐原水环境中培养能够形成耐受高盐废水的复合型功能菌群生物膜稳定地附着在活性炭类吸附载体上,然后进一步用于降解高盐废水中的目标污染物。利用该复合功能菌剂能够在保留高盐原水,不除原菌也无需逐步提高盐度负荷以及营养物的浓度,对耐盐脱氮菌进行驯化和培养的复杂过程的条件下,通过将其投入活性炭滤池形成耐受高盐废水的复合型功能菌群生物膜的启动方法,在保证目标污染物(总氮)去除效果不降低的同时,简化工艺,并大大缩减工程运营和人力成本。
为此,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高盐废水脱总氮的复合功能菌剂,其包括能够降解高盐废水中的总氮的菌,其中,所述高盐废水中的总溶解固体含量为12000~35000m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韡卿,未经徐韡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40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