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刺玫果肉维生素C泡腾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82366.9 | 申请日: | 2021-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93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林;崔瑶;钟方丽;戴鹂莹;薛健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化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A61K9/16 | 分类号: | A61K9/16;A61K31/375;A61K36/738;A61P39/06;A61P37/04;A61P39/00;A61P1/16;C07D307/62;A61K1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202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果肉 维生素 颗粒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刺玫果肉维生素C泡腾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鲜刺玫果肉为原料,经过复合研磨剂研磨、联合除杂、低温浓缩干燥、制粒等步骤制备了刺玫果肉维生素C泡腾颗粒剂,经2,6‑二氯靛酚‑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维生素C含量,刺玫果肉维生素C泡腾颗粒剂中维生素C的含量大于100mg/g。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刺玫果肉维生素C泡腾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刺玫果为蔷薇科山刺玫Rosa davurica pal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主要产于东北、华北及内蒙古等地,刺玫果中含总黄酮,维生素、果胶、糖及皂苷等化学成份,其中,鲜果可食部分维生素C 含量在2720mg/100g以
上,最高可达8300 mg/100g,是沙田柚的2.25倍、猕猴桃的2.6倍、山楂的27倍、普通樱桃的207倍,刺玫果被誉为“大地果实维生素C 之王”,常用于人类抗衰老制品的天然添加剂,可显著提高人体的抗衰老和抗氧化能力。药理实验表明,刺玫果水提物、醇提物均可降低麻醉大鼠血压和脑血管阻力,可使麻醉猫心率减慢,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冠脉阻力;还可降低小鼠耗氧量及延长缺氧小鼠存活时间,并能对抗异丙肾上腺素增加心肌耗氧量的作用;刺玫果水提物静脉注射,可抑制大鼠血栓形成。近年来国内的大量研究表明它有抗衰老、增强免疫、抗疲劳、保肝等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种刺玫果肉维生素C泡腾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一种刺玫果肉维生素C泡腾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鲜刺玫果肉为原料,经过研磨、除杂、浓缩干燥、制粒等步骤制备维生素C含量大于100mg/g的刺玫果肉维生素C泡腾颗粒剂。
一种刺玫果肉维生素C泡腾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研磨:将乳酸、蔗糖、蒸馏水按质量比1:1:1混合均匀制备研磨剂,在研磨剂中加入等质量的鲜刺玫果肉研磨1小时,离心,得到离心液1与残渣,将残渣加入到等质量的研磨剂中研磨1小时,离心,得到离心液2与残渣,将离心液1与离心液2合并得到离心液3,备用;残渣用2倍质量的蒸馏水超声处理1小时,超声功率400W、超声温度30℃,离心,将水离心液与离心液3合并得到维生素C提取液;
(2)除杂:在维生素C提取液中加入鲜刺玫果肉质量2%的活性炭,搅拌处理0.5小时,离心,离心液中加入等体积的4%明胶水溶液,搅拌均匀,静置8小时,离心,离心液中加入等体积的石油醚超声萃取0.5小时,超声功率300W、超声温度30℃,石油醚层回收处理,水层即为鲜刺玫果肉维生素C纯化液;
(3)浓缩干燥:将鲜刺玫果肉维生素C纯化液采用低温真空浓缩器于35℃~40℃浓缩,得到相对密度为1.12~1.16g/mL(60℃)的流浸膏,将流浸膏平均分为两等份,在一份流浸膏中加入过80目筛的柠檬酸、聚维酮K90、橘型香精、羧甲基淀粉钠粉末,搅拌均匀,放置在微波-真空干燥箱中于35℃烘干4小时,得到酸性刺玫果肉维生素C提取粉末;在另一份流浸膏中加入采用聚乙二醇6000处理的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粉末及过80目筛的聚维酮K90、橘型香精粉末,搅拌均匀,放置在微波-真空干燥箱中于35℃烘干4小时,得到碱性刺玫果肉维生素C提取粉末,备用;
(4)制粒:在酸性刺玫果肉维生素C提取粉末中加入5%聚维酮K30的无水乙醇溶液,制软材,软材用24目筛制粒,湿颗粒低于50℃条件下烘干2小时;在碱性刺玫果肉维生素C提取粉末中加入5%聚维酮K30的无水乙醇溶液,制软材,软材用24目筛制粒,湿颗粒低于50℃条件下烘干2小时; 将两份干燥好的颗粒混合均匀,用24目筛整粒;将过80目筛的润滑剂聚乙二醇6000及羧甲基淀粉钠、甜菊糖粉末,采用等量递加混合法混合均匀,得到外加粉末;最后将外加粉末与整粒后的颗粒采用等量递加混合法混合混匀,即得刺玫果肉维生素C泡腾颗粒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化工学院,未经吉林化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23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