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刺玫果中2个具有降血糖活性的化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82352.7 | 申请日: | 2021-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17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林;张晓丽;钟方丽;崔遥;薛健飞;陈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化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H1/08 | 分类号: | C07H1/08;C07H15/04;A61P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202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刺玫果中 具有 血糖 活性 化合物 | ||
本发明公开了刺玫果中2个具有降血糖活性的化合物,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I、化合物II分别命名为6‑((庚‑5‑烯‑3‑基)氧基)‑2‑(甲氧基甲基)四氢吡喃‑3,4,5‑三醇、5‑乙氧基‑2‑甲氧基甲基‑6‑(1‑甲基‑丁氧基)‑四氢吡喃‑3,4‑二醇。本发明采用现代波谱技术1HNMR和13CNMR、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推导出化合物I、化合物II的分子结构,为刺玫果的进一步质量控制和药效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提取、分离领域,具体涉及刺玫果中2个具有降血糖活性的化合物。
背景技术
刺玫果为蔷薇科山刺玫Rosa davurica pal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主要产于东北、华北及内蒙古等地,刺玫果中含总黄酮,维生素、果胶、糖及皂苷等化学成份,常用于人类抗衰老制品的天然添加剂,可显著提高人体的抗衰老和抗氧化能力。药理实验表明,刺玫果水提物、醇提物均可降低麻醉大鼠血压和脑血管阻力,可使麻醉猫心率减慢,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冠脉阻力;还可降低小鼠耗氧量及延长缺氧小鼠存活时间,并能对抗异丙肾上腺素增加心肌耗氧量的作用;刺玫果水提物静脉注射,可抑制大鼠血栓形成。近年来国内的大量研究表明它有抗衰老、增强免疫、抗疲劳、保肝等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刺玫果中2个具有降血糖活性的化合物。
刺玫果中2个具有降血糖活性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以刺玫果为原料,经过提取、萃取及分离步骤制备2种化合物,这2种化合物具有降血糖活性,化合物I的化学名称为6-((庚-5-烯-3-基)氧基)-2-(甲氧基甲基)四氢吡喃-3,4,5-三醇,其结构式为:化合物II的化学名称为5-乙氧基-2-甲氧基甲基-6-(1-甲基-丁氧基)-四氢吡喃-3,4-二醇,其结构式为:
刺玫果中2个具有降血糖活性的化合物,包括以下步骤:
(1)提取与萃取:取干燥刺玫果,粉碎,经75%乙醇水溶液反复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得浸膏,然后经D101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得到刺玫果提取物。将刺玫果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分别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和水部位,选择正丁醇萃取物进行分离;
(2)分离:取刺玫果正丁醇萃取物适量,按照与柱层析用硅胶质量比1:60干法上样,经正相硅胶柱色谱粗分,经薄层色谱检测,将甲醇-乙酸乙酯(1:5、1:3、1:1)洗脱流份合并,得到组分A,将组分A按照与柱层析用硅胶质量比1:70干法上样,第二次经正相硅胶柱色谱分离,经薄层色谱检测,将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4:6:1、2:6:1、1:6:1)洗脱流份合并,得到组分A1,将组分A1按照与柱层析用硅胶质量比1:100干法上样,第三次经正相硅胶柱色谱分离,经薄层色谱检测,将二氯甲烷-甲醇(6:1、3:1、1:1)洗脱流份合并,得到组分A1-1,将组分A1-1采用半制备液相色谱仪进行分离,经过甲醇:水(1:9)洗脱剂洗脱,分别收集保留时间9.2min、11.5min的流份,经浓缩、结晶、过滤、干燥、得到化合物I、化合物II,经核磁色谱鉴定化合物I化学名为6-((庚-5-烯-3-基)氧基)-2-(甲氧基甲基)四氢吡喃-3,4,5-三醇、化合物II化学名为5-乙氧基-2-甲氧基甲基-6-(1-甲基-丁氧基)-四氢吡喃-3,4-二醇。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分离步骤中硅胶柱层析分离时,选用200-300目硅胶,经过三次硅胶柱层析分离,第一次分离时的洗脱剂为甲醇-乙酸乙酯体系,二者配比为1:5、1:3、1:1;第二次分离时的洗脱剂为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体系,三者配比为4:6:1、2:6:1、1:6:1;第三次分离时的洗脱剂为二氯甲烷-甲醇体系,二者配比为6:1、3:1、1:1;半制备液相色谱仪的流动相为甲醇-水体系,二者配比为1:9,化合物I、化合物II的保留时间分别为9.2min、11.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化工学院,未经吉林化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23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