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充电桩降噪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82017.7 | 申请日: | 202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97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张会娟;陈云;江丙云;张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创移动能源创新中心(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K11/16 | 分类号: | G10K11/16;B60L53/302;B60L53/31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周琪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桩降噪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电桩降噪装置,包括在散热风机(2)的外侧连有滤震箱(3),滤震箱(3)内设有风机壳体(4)和降噪本体(5),降噪本体(5)内包括锥体降噪装置(51)、锥体固定块(52)和降噪孔区(53),锥体降噪装置(51)的每个面上均设有噪声反射片(511)和降噪孔(512);降噪本体(5)的端面连有防尘装置(6),防尘装置(6)包括静电防尘网(61)、阳极装置(63)和阴极装置(64)。本发明的优点是大大降低和减少传出桩体的气动噪声,同时兼顾了桩体内部降噪和散热功能的结合,有效过滤外部灰尘以及缓冲散热风机工作时震动产生的机械噪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充电桩降噪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需求的日益增长,新能源汽车逐渐走进千家万户。与此同时,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充电桩在工作时,在电源模块区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热量集聚对会损害桩体内部的电子元器件。当前,主要采用风冷方式对桩体进行散热。然而,随着风机老化以及外部灰尘进入风机内部损坏风机等因素影响,会使得散热风机在工作时产生较大噪声,严重影响客户使用满意度及周围居民的生活。因此,降低充电桩的噪声十分必要且意义重大。
目前,针对此情况下采取的降噪方式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
(1)当前充电桩降噪方式是在散热风机周围包裹降噪材料,该方式无法有效降低系统风机传出桩体的噪声;
(2)当前散热风机主要安置在充电桩壳体边界处,且在风机正对位置处设置防尘网和防尘棉,阻隔灰尘进入风机和桩体内部;当灰尘堵塞防尘网和防尘棉后,无法有效阻滞灰尘进入风机,并且将会阻滞桩体内部热量排出,严重影响桩体散热;
(3)当前散热风机主要通过螺钉固定在桩体框架中,散热风机在工作时将会不断震动,如若螺钉紧固时扭力不足,将会导致紧固螺钉逐渐松弛,且风机工作时产生的震动噪声逐渐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降噪装置的降噪效果差、影响桩体散热以及安装方式不稳定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充电桩降噪装置,对噪声进行反射、消耗和吸收,大大降低和减少传出桩体的气动噪声,同时兼顾了桩体内部降噪和散热功能的结合,有效过滤外部灰尘以及缓冲散热风机工作时震动产生的机械噪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充电桩降噪装置,包括相连的充电桩体和散热风机,散热风机的外侧连有滤震箱,滤震箱内设有一个与散热风机相配合的风机壳体,散热风机嵌套在风机壳体的一侧,风机壳体的另一侧与降噪本体相连,降噪本体内包括锥体降噪装置、锥体固定块和降噪孔区,锥体降噪装置通过锥体固定块与降噪本体的内壁相连,相邻两个锥体固定块之间设有多孔介质材料组成的降噪孔区,以用于对噪音进行反射、消耗和吸收;
锥体降噪装置的每个面上均设有噪声反射片和降噪孔,锥体降噪装置的底部设有锥体下盖,且其通过锥体下盖与锥体固定块固定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锥体降噪装置的内壁中心均连有圆形帽座,锥体降噪装置的内腔中设有一个相互配合的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包括上部的移动架、圆形帽连接件和下部的支撑杆,移动架的上端连接在锥体降噪装置的顶端、下端设有球状连接块,球状连接块滑动连接在支撑杆的上端圆形孔内,支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椎体下盖的正中部,三个圆形帽连接件的一端通过滑动块连接在移动架上、另一端与圆形帽座对应相连,且相邻两个圆形帽连接件之间的夹角为120°,以用于对锥体表面起到支撑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圆形帽连接件包括半球帽、弧形连接件、连接杆、固定筒和形状记忆弹簧,半球帽的底部设有弧形槽,弧形连接件通过固定螺栓连接于弧形槽内,连接杆的上端再通过小螺栓与弧形连接件的中部相连,固定筒的上部设有上端盖、下部设有下端盖,上端盖和下端盖之间连接一根形状记忆弹簧,连接杆的下端与固定筒的上端盖相连,固定筒的下端盖与滑动块固定相连,以用于通过温度感知变化带动椎体支架的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形状记忆弹簧为温度敏感形状记忆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创移动能源创新中心(江苏)有限公司,未经国创移动能源创新中心(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20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