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充电桩降噪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82017.7 | 申请日: | 202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97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张会娟;陈云;江丙云;张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创移动能源创新中心(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K11/16 | 分类号: | G10K11/16;B60L53/302;B60L53/31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周琪 |
地址: | 213164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桩降噪 装置 | ||
1.一种充电桩降噪装置,包括相连的充电桩体(1)和散热风机(2),其特征在于:
散热风机(2)的外侧连有滤震箱(3),滤震箱(3)内设有一个与散热风机(2)相配合的风机壳体(4),散热风机(2)嵌套在风机壳体(4)的一侧,风机壳体(4)的另一侧与降噪本体(5)相连,降噪本体(5)内包括锥体降噪装置(51)、锥体固定块(52)和降噪孔区(53),锥体降噪装置(51)通过锥体固定块(52)与降噪本体(5)的内壁相连,相邻两个锥体固定块(52)之间设有多孔介质材料组成的降噪孔区(53);
锥体降噪装置(51)的每个面上均设有噪声反射片(511)和降噪孔(512),锥体降噪装置(51)的底部设有锥体下盖(513),且其通过锥体下盖(513)与锥体固定块(52)固定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桩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锥体降噪装置(51)的内壁中心均连有圆形帽座(7),锥体降噪装置(51)的内腔中设有相互配合的支撑装置(8),支撑装置(8)包括上部的移动架(81)、圆形帽连接件(82)和下部的支撑杆(83),移动架(81)的上端连接在锥体降噪装置(51)的顶端、下端设有球状连接块(81a),球状连接块(81a)滑动连接在支撑杆(83)的上端圆形孔内,支撑杆(83)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椎体下盖(513)的正中部,三个圆形帽连接件(82)的一端通过滑动块(9)连接在移动架(81)上、另一端与圆形帽座(7)对应相连,且相邻两个圆形帽连接件(82)之间的夹角为1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桩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形帽连接件(82)包括半球帽(821)、弧形连接件(822)、连接杆(823)、固定筒(824)和形状记忆弹簧(825),半球帽(821)的底部设有弧形槽(821a),弧形连接件(822)通过固定螺栓(10)连接于弧形槽(821a)内,连接杆(823)的上端再通过小螺栓(11)与弧形连接件(822)的中部相连,固定筒(824)的上部设有上端盖(824a)、下部设有下端盖(824b),上端盖(824a)和下端盖(824b)之间连有形状记忆弹簧(825),连接杆(823)的下端与固定筒(824)的上端盖(824a)相连,固定筒(824)的下端盖(824b)与滑动块(9)固定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桩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形状记忆弹簧(825)为温度敏感形状记忆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桩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锥体固定块(52)等间距分布在降噪本体(5)的内壁上,且锥体固定块(52)的轴线与降噪本体(5)的轴线相互平行,锥体固定块(52)的一侧为弧形面,其弧度与降噪本体(5)的内壁弧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桩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噪本体(5)的内壁上设有一组与锥体固定块(52)相配合的固定卡槽(54),每个锥体固定块(52)与对应的固定卡槽(54)紧固相连,每个锥体固定块(52)上连有正四面体的锥体降噪装置(51),锥体降噪装置(51)亦沿着锥体固定块(52)的轴线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桩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噪声反射片(511)设置在锥体降噪装置(51)每个面的正中部,降噪孔(512)分布在噪声反射片(511)的周围。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桩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滤震箱(3)包括由滤震材料制成的滤震垫片。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桩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
降噪本体(5)的端面连有防尘装置(6),防尘装置(6)包括一面与降噪本体(5)的端面相配合的静电防尘网(61),防尘装置(6)内连接一对弧形板(62),弧形板(62)相对设置且其上分别固定有阳极装置(63)和阴极装置(64)。
10.根据权利要求9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桩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机壳体(4)、降噪本体(5)和防尘装置(6)均设置在滤震箱(3)的中部,其轴线与滤震箱(3)的轴线相互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创移动能源创新中心(江苏)有限公司,未经国创移动能源创新中心(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201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