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防拖拽充电桩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80803.3 | 申请日: | 2021-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04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张赛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赛花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16;G08B2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42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防拖拽 充电 | ||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能源汽车防拖拽充电桩,包括:底座和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底座相连;电源,所述电源设于所述壳体内侧,通过导线与设置在所述壳体外侧的充电头相连;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设于所述电源与所述壳体之间;以及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设于所述导线外侧,与所述壳体相连;其中,所述防护机构包括: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侧;触控组件,所述触控组件设于所述导线外侧,与所述壳体相连;报警灯,所述报警灯设于所述壳体外侧,与所述触控组件相连,通过设置防护机构,利用触控组件和缓冲组件,可以延长导线所能移动的距离,并触发报警灯,进而避免因拉拽对充电桩和车体造成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能源汽车防拖拽充电桩。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四大类型,分别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汽车等。
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在充电时容易发生忘记拔掉充电枪的情况,而由于充电枪都安装有锁止装置,当车辆驶离时,因锁止装置尚未解锁,充电枪无法从车辆上脱离,因而将受到来自车辆的较大拖拽力,不仅可能将充电枪和充电接口拉坏,还有可能直接将电缆拉断,从而酿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针对以上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能源汽车防拖拽充电桩,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防拖拽充电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能源汽车防拖拽充电桩,包括:
底座和壳体,所述壳体与所述底座相连;
电源,所述电源设于所述壳体内侧,通过导线与设置在所述壳体外侧的充电头相连;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设于所述电源与所述壳体之间;以及
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设于所述导线外侧,与所述壳体相连;
其中,所述防护机构包括:
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侧,用于支撑位于所述壳体内侧的导线;
触控组件,所述触控组件设于所述导线外侧,与所述壳体相连,用于配合所述导线的移动驱动所述缓冲组件实现导线的自由延伸;
报警灯,所述报警灯设于所述壳体外侧,与所述触控组件相连,用于配合所述触控组件实现对车主的警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当车辆对充电头发生拉拽时,导线随着充电头的移动向壳体外侧移动,设置在导线外侧的触控组件随着导线的移动被触发,一方面接触对导线的固定,使得导线在位于壳体内侧的缓冲组件的作用下得以延长,进而避免充电头直接受到拉拽,而另一方面,触控组件还会驱动位于所述壳体外侧的报警灯,从而对车主进行提醒,使得车辆能及时制动,本申请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充电枪无法从车辆上脱离而发生拉拽事故,通过设置防护机构,利用触控组件和缓冲组件,可以在充电头发生拉拽时,延长导线所能移动的距离,并触发报警灯,从而使得位于新能源车内的车主能及时发现问题,进而避免对充电桩和车体造成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新能源汽车防拖拽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新能源汽车防拖拽充电桩中缓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新能源汽车防拖拽充电桩中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新能源汽车防拖拽充电桩中支撑架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赛花,未经张赛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808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螺柱焊机引弧电路
- 下一篇:一种修护精华液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