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口罩鼻梁夹用钢丝及其生产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777451.6 | 申请日: | 2021-07-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89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 发明(设计)人: | 宋强;龚志翔;高振波;完颜卫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06;A41D13/11;A41D27/00;B21C37/04;C23C30/00;B05D7/14 |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尹婷婷 | 
| 地址: | 24304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口罩 鼻梁 钢丝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口罩鼻梁夹用钢丝及其生产方法,所述口罩鼻梁夹用钢丝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C 0.02%~0.06%、Si 0.020%~0.060%、Mn0.25%~0.50%、B 0.010%~0.020%、Alt≤0.003%、P≤0.015%、S≤0.015%,其余为Fe和其它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提供的口罩鼻梁夹用钢丝产品具有优秀的力学性能、工艺性能以及安全性,适用于制作口罩鼻梁夹用钢丝。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口罩鼻梁夹用钢丝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全球范围的新型冠状肺炎的爆发流行,给全人类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传染病流行的过程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缺乏任何一个要素,都无法造成传染病的流行。控制传染病最高效的方式在于防控;1、控制传染源,这是预防传染病的最有效方式。2、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是最为直接的预防方式。3、保护易感人群,保护易感人群也是传染病预防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往往是较为容易实现的预防方法。
实践证明,带口罩是易感人群防护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而一次性医用口罩从经济实用的角度来看,无疑是首选。为保证口罩的防护效果,口罩必须与使用者面部保持紧密配合。但在鼻子区域,面部轮廓变化较大,口罩与皮肤之间产生缝隙,为保证佩戴口罩效果,口罩上的鼻梁夹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制作鼻梁夹的材料,主要有铝片、铝合金金属丝、外部包裹软质材料的金属片、铁丝等。
口罩鼻梁夹与人脸直接接触,且靠近眼部,如果意外受力断裂,将会造成严重后果。2020年中国钢铁协会发布了T/CISA 041-2020口罩用镀锌钢丝标准,对用于口罩的钢丝的性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现有技术中没有公开过如何生产得到口罩鼻梁夹用钢丝的技术。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上述技术空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口罩鼻梁夹用钢丝及其生产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口罩鼻梁夹用钢丝产品具有优秀的力学性能、工艺性能以及安全性,适用于制作口罩鼻梁夹用钢丝。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口罩鼻梁夹用钢丝,所述口罩鼻梁夹用钢丝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C 0.02%~0.06%、Si 0.020%~0.060%、Mn 0.25%~0.50%、B 0.010%~0.020%、Alt≤0.003%、P≤0.015%、S≤0.015%,其余为Fe和其它不可避免的杂质。
所述口罩鼻梁夹用钢丝优选为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C 0.03%~0.05%、Si 0.020%~0.040%、Mn 0.27%~0.35%、B 0.010%~0.015%、Alt≤0.0025%、P≤0.012%、S≤0.005%,其余为Fe和其它不可避免的杂质。
所述口罩鼻梁夹用钢丝的金相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其中铁素体的占比为90~95%,晶粒度等级为8~9级。
所述口罩鼻梁夹用钢丝的抗拉强度320~350MPa、延伸率24~30%、面缩率50~60%。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口罩鼻梁夹用钢丝的生产方法,所述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电弧炉或转炉冶炼→LF炉精炼→连铸150×150方坯→方坯加热→控制轧制→斯太尔摩冷却线控制冷却→酸洗、磷化→拉拔→退火→酸洗、磷化→拉拔定径→钢丝成品。
为获得口罩鼻梁夹用钢丝具备的组织和性能,下述工艺过程必须严格控制,方坯加热步骤中,加热炉均热温度1060~1160℃。
所述控制轧制步骤中,开轧温度980~1050℃,减定径温度890~930℃,吐丝温度880~920℃;轧制后线材的直径为5.5mm。
所述斯太尔摩冷却线控制冷却步骤中,斯太尔摩冷却线冷却速度控制0.5~1.0℃/秒。
所述退火步骤中,所述退火的条件为670~690℃保温7~9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74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