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输出装置PTO离合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74559.X | 申请日: | 202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28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郝功凯;孙晓鹏;卢朋珍;胡永慧;郭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潍坊潍柴动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25/06 | 分类号: | B60K25/06;A01B7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伟 |
地址: | 26102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输出 装置 pto 离合器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力输出装置PTO离合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响应于结合指令,获取整车运行状态;判断整车运行状态是否满足结合条件;若满足,则按第一压力施加策略对PTO离合器施加压力,并检测PTO轴的状态;当检测到PTO轴转动时,按第二压力施加策略对PTO离合器施加压力,以对PTO离合器进行结合;其中,第二压力施加策略的压力增加速度大于第一压力施加策略的压力增加速度;在按第二压力施加策略对离合器施加压力的过程中,实时检测PTO轴与发动机之间的速差变化率是否发生异常;当检测到速差变化率发生异常时,调节对离合器施加的压力,使得速差变化率处于正常状态。能够能够降低PTO离合器的磨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力输出装置PTO离合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动力输出装置通常用在车辆中,例如牵引机和卡车,以将动力从车辆的发动机提供到机械(例如农业器具),该机械可以附接到车辆或者拖在车辆后方。例如,在农业应用中,牵引机可以将器具(例如耕种机、播种机、收割机等)拖过田地以执行农业任务。PTO可以联接到车辆的发动机(例如经由驱动轴)以向器具提供动力。PTO可以包括PTO离合器,以联接和分离PTO轴和驱动轴。
在器具执行作业的过程中,通常是通过闭环控制实现对PTO离合器结合的压力控制,然而,采用现有技术的方案,容易因为驾驶员误操作导致PTO离合器的无效结合,造成离合器磨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动力输出装置PTO离合器的控制方法,能够降低PTO离合器的磨损。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动力输出装置PTO离合器的控制装置,用以保证上述方法在实际中的实现及应用。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PTO离合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响应于结合指令,获取整车运行状态;
判断所述整车运行状态是否满足预先设置的结合条件;
若所述整车运行状态满足所述结合条件,则按第一压力施加策略对动力输出装置PTO离合器施加压力,并检测PTO轴的状态;
当检测到所述PTO轴转动时,按第二压力施加策略对所述PTO离合器施加压力,以控制所述PTO离合器进行结合;其中,所述第二压力施加策略的压力增加速度大于第一压力施加策略的压力增加速度;
在按所述第二压力施加策略对所述离合器施加压力的过程中,实时检测PTO轴与发动机之间的速差变化率是否发生异常;
当检测到所述速差变化率发生异常时,调节对所述离合器施加的压力,使得所述速差变化率处于正常状态。
上述的方法,可选的,所述判断所述整车运行状态是否满足预先设置的结合条件,包括:
若该整车运行状态中的发动机转速小于预设的转速阈值、实际车速小于预设的车速阈值、发动机负荷率小于预设的负荷率阈值、发动机状态处于正常状态以及PTO档位结合状态处于整车状态,则判定所述整车运行状态满足所述结合条件;否则,判定所述整车运行状态不满足所述结合条件。
上述的方法,可选的,实时检测当前的PTO轴与发动机之间的速差变化率是否发生异常,包括:
计算当前的速差变化率与前一时刻的速差变化率的差值;
判断所述差值是否处于预先设置的阈值区间;
若所述差值处于所述阈值区间,则确定当前的速差变化率未发生异常;
若所述差值大于所述阈值区间的上限值或者小于所述阈值区间的下限值,则确定当前的速差变化率发生异常。
上述的方法,可选的,所述调节对所述离合器施加的压力,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潍坊潍柴动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潍坊潍柴动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45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机结合的中文作文批改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藏木香栽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