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旧塑料瓶压缩包的自动剥瓶装置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72852.2 | 申请日: | 2021-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76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肖能齐;胡家栋;邹磊;付文卓;高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B17/00 | 分类号: | B29B17/00;B29B17/02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高阳 |
地址: | 443002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旧 塑料瓶 压缩 自动 瓶装 使用方法 | ||
一种废旧塑料瓶压缩包的自动剥瓶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运送机构、夹紧机构和剥离机构,所述的运送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转动轴与曲柄一端连接,转动轴用于带动曲柄摆动,曲柄另一端与连杆一端铰接,连杆另一端与齿轮转动连接,齿轮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三齿条和第六齿条啮合,第六齿条用于与机架固定,第三齿条顶面用于运输废旧塑料瓶压缩包;第三齿条上方设有夹紧机构,夹紧机构用于夹持废旧塑料瓶压缩包,夹紧机构处设有剥离机构。本发明利用上下对称设置的第一耙剥装置和第二耙剥装置对废旧塑料瓶压缩包进行剥离,且剥离过程中利用高度调节装置进行高度调节,通过位移传感器监控间距状态,使整个工作过程精度高,误差小,可以有序高效的完成剥离过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旧塑料瓶压缩包剥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废旧塑料瓶压缩包的自动剥瓶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废旧的塑料瓶回收以后由于体积大,不便于运输。因此在回收以后会将大体积的废旧塑料瓶高压压缩成废旧塑料瓶压缩包,然而这会导致废旧塑料瓶压缩包的剥离过程十分困难。在回收工厂里面的机器上经常会出现废旧塑料瓶压缩包剥离不开的场景。现有的剥离过程首先是人工先进行敲打,减小挤压程度,在放在传送带上将稍微松散的废旧塑料瓶压缩包运送到剥离机构上完成初步剥离,最后进行人为的挑拣,完成整个过程。然而,由于剥离机构的结构问题,常常不能将废旧塑料瓶压缩包较好的剥离,导致后期还会需要较多的人工处理阶段,效率低,完成度也不高,消耗的人力成本也较多,因此需要一个自动化程度高、对人力需求低的一个新型剥离机构来降低成本提高产量。
发明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废旧塑料瓶压缩包的自动剥瓶装置及使用方法,利用上下对称设置的第一耙剥装置和第二耙剥装置对废旧塑料瓶压缩包进行剥离,且剥离过程中利用高度调节装置进行高度调节,通过位移传感器监控间距状态,使整个工作过程精度高,误差小,可以有序高效的完成剥离过程。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废旧塑料瓶压缩包的自动剥瓶装置,包括运送机构、夹紧机构和剥离机构,所述的运送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转动轴与曲柄一端连接,转动轴用于带动曲柄摆动,曲柄另一端与连杆一端铰接,连杆另一端与齿轮转动连接,齿轮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三齿条和第六齿条啮合,第六齿条用于与机架固定,第三齿条顶面用于运输废旧塑料瓶压缩包;第三齿条上方设有夹紧机构,夹紧机构用于夹持废旧塑料瓶压缩包,夹紧机构处设有剥离机构;剥离机构包括第一耙剥装置和第二耙剥装置,第一耙剥装置和第二耙剥装置分别位于第三齿条上下两端,第一耙剥装置和第二耙剥装置分别由两个高度调节装置驱动移动。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一耙剥装置包括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带动第一轴转动,第一轴与第一滚筒同轴连接,第一滚筒上设有耙齿。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用于驱动第一耙剥装置上下移动的高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与第一轴转动连接,且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分别位于第一滚筒两端,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一齿轮由第三电机带动转动;第二齿条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二齿轮由第四电机带动转动。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二耙剥装置包括第六电机,第六电机带动第二轴转动,第二轴与第二滚筒同轴连接,第二滚筒上设有耙齿。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用于驱动第二耙剥装置上下移动的高度调节装置包括第四齿条和第五齿条,第四齿条和第五齿条与第二轴转动连接,且第四齿条和第五齿条分别与第二滚筒两端,第四齿条与第三齿轮啮合,第三齿轮由第五电机带动转动,第五齿条与第四齿轮啮合,第四齿轮由第七电机带动转动。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夹紧机构包括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第一液压缸用于驱动第一夹紧板运动,第二液压缸用于驱动第二夹紧板运动,第一夹紧板和第二夹紧板用于夹持废旧塑料瓶压缩包。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二夹紧板上设有第二位移传感器,第二位移传感器与挡板相适配,挡板设置在第一夹紧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28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