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坑生态治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772088.9 | 申请日: | 2021-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40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 发明(设计)人: | 白国良;孙家恺;丁鑫品;李凤明;桑盛;殷磊;董涛;闫建成;刘梦薇;李鹏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科工集团北京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煤科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18 | 分类号: | E02D17/18;E02D3/10;A01G2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曲进华 |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未来***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生态 治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坑生态治理方法,所述采坑生态治理方法包括测量采坑的边界,计算所述采坑的回填标高,将渣土回填到所述采坑内,将土壤回填到所述采坑内,且所述土壤覆盖在所述渣土的上方,在所述采坑的边界处设置排水沟。通过本发明的采坑生态治理方法能够构建近自然、免维护、可持续的高寒高海拔矿区生态,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实现该区域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坑治理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采坑生态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露天矿采坑与渣山的地质地貌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和垮落等地质灾害,需要对其进行地貌重塑,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但采坑与渣山的地形地貌坡度较大,易造成表土冲刷、水土流失,不利于矿山种草复绿,且原有地形地貌与周围环境不协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采坑生态治理方法,通过该采坑生态治理方法能够构建近自然、免维护、可持续的高寒高海拔矿区生态,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实现该区域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采坑生态治理方法包括:测量采坑的边界;计算所述采坑的回填标高;将渣土回填到所述采坑内,将土壤回填到所述采坑内,且所述土壤覆盖在所述渣土的上方;在所述采坑的边界处设置排水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采坑的边界包括环境整治边界、工程边界、采坑上部边界和回填边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土壤的厚度大于等于30c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大于等于0.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采坑生态治理方法还包括:移植植被,在所述土壤的上方移植植被,以使所述采坑与周边原生地貌相协调,且所述植被的覆盖度大于等于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植被包括但不限于同德短芒披碱草、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冷地早熟禾和青海中华羊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采坑生态治理方法还包括:对原地表土剥离存放区理化性质较好的物料进行筛选破碎,并辅以有机肥改良提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采坑生态治理方法还包括设置道路,所述道路沿所述采坑的边界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采坑生态治理方法还包括设置防护围栏,所述防护围栏沿所述采坑的边界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采坑生态治理方法还包括:对所述采坑进行削坡处理,以使出露原地表面积为所述采坑占地面积的50%~60%,以使出露岩壁面积为所述采坑的坡面面积的30%~40%。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采坑生态治理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采坑生态治理方法包括:
测量采坑的边界,计算采坑的回填标高,将渣土回填到采坑内,将土壤回填到采坑内,且土壤覆盖在渣土的上方,在采坑的边界处设置排水沟。
在一些实施例中,采坑的边界包括环境整治边界、工程边界、采坑上部边界和回填边界。由此,根据不同的边界能够合理的对采坑地貌进行修复,提高了地貌修复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地貌修复的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土壤的厚度大于等于30cm。由此,有利于土壤更好地覆盖在渣土上,提高了采坑生态治理的效果,降低了水土流失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科工集团北京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煤科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煤科工集团北京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煤科工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20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