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物双靶点CRISPR/Cas9载体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70783.1 | 申请日: | 2021-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86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熊兴鹏;程文翰;胡玉婷;高莹莹;余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荆楚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5/82 | 分类号: | C12N15/82;C12N15/113;C12N9/22;C12N15/55;C12N15/66 |
代理公司: | 深圳智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86 | 代理人: | 崔艳峥 |
地址: | 448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双靶点 crispr cas9 载体 及其 构建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双靶点CRISPR/Cas9载体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首先得到串联两个sgRNA表达框的中间载体;然后得到pBI121‑MCS‑Cas9;再设计包含两条sgRNA的引物,以所述中间载体为模板进行PCR;最后通过同源重组把PCR产物连入pBI121‑MCS‑Cas9中。通过上述制备方法可制备得到所述植物双靶点CRISPR/Cas9载体,以pBI121载体为骨架载体,依次连接有sgRNA表达框1、sgRNA表达框2和Cas9表达框。本发明的方法提高了双靶点CRISPR/Cas9载体构建的效率,获得所述中间载体和所述pBI121‑MCS‑Cas9载体后,仅需设计一对引物进行一步PCR和一步同源重组即可成功构建双靶点CRISPR/Cas9载体,方便快捷。另外,本发明一次反应仅需20元,只需合成带接头的一对引物,不需额外的引物及其他试剂,显著降低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植物双靶点CRISPR/Cas9载体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CRISPR/Cas9已经成为目前最常用的基因编辑系统,CRISPR/Cas9包括2部分:Cas9核酸内切酶和sgRNA(single guide RNA),sgRNA由天然的tracrRNA(transactivatingcrRNA)和crRNA(CRISPR RNA)融合而来。
sgRNA的5’端包括20nt的protospacer序列,该序列和靶向DNA序列互补以实现双链切割;其3’端则为固定的一段具有茎环(stem-loop)结构的支架序列(scaffoldsequence),该序列和Cas9蛋白带正电的凹槽相互作用形成核糖核蛋白复合物(ribonucleoprotein complex,RNP)。
目前植物中双靶点CRISPR/Cas9载体构建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酶切连接-同源重组联用
以白菜中双靶点CRISPR/Cas9载体构建流程为例,如图1所示,通常先设计带接头的sgRNA31和sgRNA32,分别退火生成双链;再用Bbs I酶切sgRNA表达框,通过T4 DNA连接酶把sgRNA31和sgRNA32连入其表达框(psgR-Cas9-At);然后设计新的引物克隆sgRNA32表达框,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把两个sgRNA表达框串联起来;再用Hind III和EcoR I酶切中间载体psgR-Cas9-At和目标载体pBI121,最后通过T4 DNA连接酶把两条sgRNA和Cas9表达框连入目标载体,从而成功获得目标重组分子。
(2)Golden Gate组装法
该方法的酶切连接,可以在同一反应体系中进行,不需要分步骤进行。首先,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将DNA的序列切割开来;同时,使用DNA连接酶,将DNA片段按既定的顺序连接起来,该DNA片段不含有酶切位点。此方法通过边切边连、重叠延伸PCR,制备出了sgRNA表达盒(2个两端带有酶切位点),随后将sgRNA表达盒组装到CRISPR/Cas9载体上,从而使目标载体构建成功。
如图2所示,以PJG090为模板,在扩增中使用了含有用于Golden Gate克隆的接头(OJH307和OJH308)的引物。推荐的试剂如下:1μL PCR产物,50ng PJG112、1μL CutsmartBuffer(NEB),0.4μL T4连接酶缓冲液(NEB),5U Bsa I(NEB),20U T4DNA连接酶(NEB),并将ddH2O补齐至10μL。将反应孵育20~25个循环(37℃2min,20℃5min),然后分别在50℃和80℃孵育5min。随后,将1μL产物引入到Trans T1感受态细胞中。阳性克隆通过克隆PCR鉴定并测序。
(3)Gibson组装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荆楚理工学院,未经荆楚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707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