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缺血性脑卒中预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68023.7 | 申请日: | 2021-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44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李遇伯;杨珅珅;孙桂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主分类号: | G01N30/88 | 分类号: | G01N30/8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许佳 |
地址: | 301617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缺血性 脑卒中 预警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缺血性脑卒中预警方法,属于医学领域。本发明基于UPLC‑Q/TOF‑MS技术和代谢组学方法对血清样品进行分析,筛选出动脉粥样硬化诱发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候选生物标志物,将所述候选标志物联合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预警。本发明通过多元统计分析,确定5个动脉粥样硬化诱发缺血性脑卒中血清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将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联合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实现为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预警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缺血性脑卒中预警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动脉粥样硬化指数联合血清代谢物对缺血性脑卒中预警的方法。
背景技术
脑卒中又名脑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由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脑卒中目前是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并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致死疾病。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IS)和出血性脑卒中,主要以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占主导地位。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疾病。缺血性脑卒中主要起源于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发脑组织能量代谢障碍、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氧化/硝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细胞自噬等一系列病理过程,在缺血性脑卒中中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是诱发脑梗死、脑出血、冠心病等重大疾病的起因。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又是一种缓慢渐进的过程,通常会发展数年或几十年。因此在通常情况下,多数患者并无明显症状和异常体征,且多数患者由于其他原因进行血液生化检验时才发现有血浆脂蛋白水平升高。然而动脉粥样硬化的并发症疾病是突然发生的,通常是无预警性的。故需要寻找血液代谢物作为动脉粥样硬化诱发脑卒中的预测指标。
研究表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的危险因素。然而,单一血脂成分异常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不佳。近年来有学者提出了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sclerosis index,AI)的概念,将其定义为TC与HDL-C的比值,即动脉硬化指数(AI)=[血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有文献报道AI与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它的正常数值为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小于4,若动脉硬化指数(AI)小于4,反映出动脉硬化的程度不严重或在减轻,数值越小动脉硬化的程度就越轻,引发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就越低;如果动脉硬化指数大于4就说明已经发生了动脉硬化,数值越大动脉硬化的程度就越重,发生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就越高。
代谢组学(Metabolomics或Metabonomics)是继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之后成长起来的一门学科,其通过观察生物体系受刺激或扰动前后代谢产物的动态变化,运用各种分析工具,得出生物体系的代谢网络。代谢组学因其高通路,整体性,高灵敏度及高选择性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科学领域。在系统生物学背景下,代谢组学通过定性定量地分析各种生物的内源性代谢物变化,来评价机体受到的病理生理性刺激,是研究临床代谢的重要分析手段。
缺血性脑卒中是全球范围内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动脉粥样硬化是诱发脑卒中的病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是一种缓慢渐进的过程,但因其并发症通常是无预警性的。代谢紊乱被认为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事件,因此,基于现有技术中对于脑卒中的相关研究和了解,提供一种缺血性脑卒中预警方法对于为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缺血性脑卒中预警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多元统计分析,确定5个动脉粥样硬化诱发缺血性脑卒中血清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将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联合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实现为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预警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未经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80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语音伴读方法、装置以及伴读盒
- 下一篇:造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