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茶籽壳为主要原料工厂化栽培基质及白玉菇、蟹味菇、金针菇的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65602.6 | 申请日: | 202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55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方白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韶关市玉蕈菌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20 | 分类号: | A01G18/20;A01G18/00;A01G18/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2000 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新韶镇大学***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籽壳 主要原料 工厂 栽培 基质 白玉 蟹味菇 金针菇 方法 | ||
1.一种以茶籽壳为主要原料工厂化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重量计的原料:75-85份茶籽壳、10-20份麸皮、3-5份玉米粉、0.8-1.3份石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茶籽壳为主要原料工厂化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茶籽壳具体为油茶籽壳和茶叶籽壳的一种或两种,且茶籽壳经过特殊处理,其处理步骤如下:
步骤1:取新鲜茶籽壳在阳光下暴晒至干燥后粉碎成粉末状,加入3%茶籽壳重量的石灰拌匀,加水浸泡,然后取出堆酵;
步骤2:堆酵期间喷淋水,同时观察茶籽壳理化性质变化;
步骤3:堆酵至茶籽壳浸出液PH值为7-8时,取出干燥,作为栽培基质的栽培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以茶籽壳为主要原料工厂化栽培基质,其特征在于:包括其制备过程如下:
步骤1:取茶籽壳、玉米粉和石灰搅拌均匀,然后撒上木屑,再均匀喷洒一层自来水;
步骤2:待步骤1的配料吸水均匀后加入麸皮并搅拌均匀后,控制培养料含水量在62%-68%,即双手用力抓捏,指缝有两三滴水滴出即可;
步骤3:使用对折口径17cm*33cm*0.005cm聚丙烯塑料袋,每一袋装湿料1.1kg,料高14-16cm,装料是按照上紧下松的要求分装,料中心使用长13cm,直径为2.5cm的打孔棒预打孔,稍用力拉紧套环,使袋面贴近料面,袋口向下拉直,扫除袋外壁沾染的培养基,最后盖上透气防水型塑料盖,完成栽培基质的制备。
4.一种以茶籽壳为主要原料工厂化栽培基质栽培白玉菇、蟹味菇、金针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接种:
步骤1.1、将配置好的栽培基质移入高压蒸汽灭菌柜内121℃灭菌3h,灭菌完成后待栽培基质冷却至20℃送入接种室;
步骤1.2、打开接种室紫外灯进行消杀,将接种所用接种镊、酒精灯、酒精喷壶与金针菇原种、蟹味菇原种、白玉菇原种放入紫外传递窗进行紫外消毒,且至少消毒30min后开始接种操作;
步骤1.3、使用酒精喷壶对原种瓶进行酒精消毒,使用酒精灯对接种工具进行消毒,工具冷却结束后,打开培养基塑料盖,使用灭菌过的打孔棒对培养基进行二次打孔,然后夹取原种分段式接种,底部接入较小一块,中部靠上部分接入较大一块菌块;
步骤1.4、接种完成后应快速盖上塑料盖,将培养基移至培育室进行菌丝培养;
步骤2:菌丝培养:将接种完成的菌包移入经清洁消毒完成的培育室,进行菌丝培养,培育室内采取无光培育,控制温度在22-24℃,环境湿度维持在65%-68%,每六小时至少通风换气15 min,控制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要低于0.25%,当菌丝生长过半袋时,适当疏放菌袋,以免引起烧菌;
步骤3:出菇管理与采收:
白玉菇出菇与采收操作如下:
S1:白玉菇菌袋壁菌丝由白色转变为土黄色,菌丝拧结成束状,顶部分泌带有黄色素的液体,顶部可见少量白色斑点出现,将白玉菇菌包转移至清洁消毒过的生育室;
S2:拔除塑料盖和套环,将顶部袋壁拉直,用75%乙醇溶液消毒后的不锈钢勺子轻力刮除表面老化菌丝和刮去袋壁沾染的菌丝,然后倒入20ml无菌水,3h后倒掉未被吸收的水分,顶部覆盖浸湿的洁净无纺布或编织袋,调节环境温度恒温14℃,增大通风量;
S3:白玉菇出现白色菇蕾,掀去覆盖物,环境温度恒温14℃,提供一定时间的光照,增加通风量,增加环境湿度至90%,直至菌盖发育到直径0.4-0.8cm时,减少通风次数,适当增加二氧化碳含量;
S4:白玉菇菌盖呈半球形状,直径达到1-1.5cm,菌柄长10-12cm时,即可进行采收;
蟹味菇出菇与采收操作如下:
S1:蟹味菇菌袋壁菌丝由白色转变为土黄色,菌丝拧结成束状,顶部分泌带有黄色素的液体时,将蟹味菇菌袋转移至一间清洁消毒过的生育室;
S2:拔除塑料盖和套环,将顶部袋壁拉直,用75%乙醇溶液消毒后的不锈钢勺子轻力刮除表面老化菌丝和刮去袋壁沾染的菌丝,然后倒入20ml无菌水,3h后倒掉未被吸收的水分,顶部覆盖浸湿的报纸,调节环境温度恒温14℃,增大通风量;
S3:蟹味菇出现灰褐色菇蕾,掀去菌袋顶部覆盖的报纸,环境温度恒温14℃,增加通风量,提供适量光照,通过向地面泼水的方式增加环境湿度至90%;
S4:菌盖发育到直径0.4-0.8cm时,减少通风次数,适当增加二氧化碳含量,直至蟹味菇菌盖形成半球状,直径达到1-1.5cm,菌柄长3-5cm时,即可进行采收;
金针菇出菇与采收操作如下:
S1:金针菇菌丝长满培养袋时,将金针菇菌袋转移至清洁消毒完毕的生育室,拔去塑料盖和套环,将培养袋拉直,用75%乙醇溶液消毒不锈钢勺子,用不锈钢勺子轻力刮除培养料表面的老化菌皮,再将顶部袋壁残留的菌丝刮除干净,防治霉菌污染,用套环将袋口束住,预留一定空间,环境调节恒温在10℃,湿度控制在80%-90%,进行催蕾;
S2:催蕾完成后,去除套环,将袋口拉直,调节环境温度为8℃,湿度控制在80%左右,继续无光培养;
S3:待金针菇生长1cm后,每天定时喷水一次,直至采收前3d,停止喷水,空气湿度降低至70%左右,当金针菇生长至菌柄长14cm,菌盖呈半球型时即可采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以茶籽壳为主要原料工厂化栽培基质栽培白玉菇、蟹味菇、金针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金针菇出菇与采收操作S1中金针菇催蕾过程中,会因为菌蕾生长而分泌黄色液体,当黄色液体分泌过多时,应打开束口,降低湿度和增大通风量将表面分泌的液体蒸干,或是采取人工将菌包表面液体甩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韶关市玉蕈菌业有限公司,未经韶关市玉蕈菌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560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