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混动汽车发动机的发电机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64583.5 | 申请日: | 2021-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587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方杰;徐子茵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赛马力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04 | 分类号: | H02K5/04;H02K5/24;F02B63/04;B60K6/24 |
代理公司: | 北京翔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16 | 代理人: | 蔡宜飞 |
地址: | 261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汽车发动机 发电 机组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混动汽车发动机的发电机组结构,包括发电机外壳以及电源外壳,所述发电机外壳内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座,且两个安装座上均安装有发电机本体,两个所述发电机本体与两个安装座之间均安装有连接机构,所述电源外壳内固定安装有电源本体。优点在于:本发明可合理有效对电源以及发电机的安装位置进行规划并统一安装,相对分开安装的方式而言,此种安装方式整体占用空间较小,美观程度也大于分开安装的美观程度,同时安装方式更为简便,可有效提高整体的安装效率,并且有效对发电机工作时产生的震动力进行缓冲,可避免其因长期震动导致安装出现松动的问题,有效确保了安装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动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混动汽车发动机的发电机组结构。
背景技术
混合动力汽车是指车上装有两个以上动力源的新型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可按平均需用的功率来确定内燃机的最大功率,因此相对普通汽车而言可处于油耗低、污染少的最优工况下工作,但目前的混合动力汽车其发动机的发电机组安装时为分开安装,安装时的操作难度相对较大,并且发电机组工作时产生的震动力也无法有效缓冲,长期的震动影响易导致其出现松动,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基于混动汽车发动机的发电机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基于混动汽车发动机的发电机组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混动汽车发动机的发电机组结构,包括发电机外壳以及电源外壳,所述发电机外壳内固定安装有两个安装座,且两个安装座上均安装有发电机本体,两个所述发电机本体与两个安装座之间均安装有连接机构,所述电源外壳内固定安装有电源本体,所述电源外壳与发电机外壳之间安装有两个固定机构,所述电源外壳上安装有与两个发电机本体相配合的减震定位机构。
在上述的一种基于混动汽车发动机的发电机组结构中,所述连接机构由T形卡槽、固定板以及多个压簧组成,所述T形卡槽开设在安装座上,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在发电机本体下端,且固定板与T形卡槽相配合,多个所述压簧分别固定安装在固定板的上表面的左右两端,且每个压簧的另一端均与T形卡槽的上侧壁固定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基于混动汽车发动机的发电机组结构中,所述固定机构由连接板、连接槽、两个通孔、两个紧固螺栓以及两个连接螺孔组成,所述连接板固定安装在电源外壳的下端,所述连接槽开设在发电机外壳的上端,且连接槽与连接板相配合,两个所述通孔均开设在发电机外壳的侧壁上,且两个通孔均与连接槽互通,两个所述紧固螺栓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通孔上,两个所述连接螺孔均开设在连接板的侧壁上,且两个连接螺孔分别与两个紧固螺栓相配合。
在上述的一种基于混动汽车发动机的发电机组结构中,所述减震定位机构由定位泡沫板、两个安装块、两个滑块、两个滑槽以及两个弹簧组成,两个所述安装块分别固定安装在电源外壳内壁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滑槽分别开设在两个安装块上,两个所述滑块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滑槽上,所述定位泡沫板配合安装在两个滑块之间,两个所述弹簧分别安装在两个滑块与两个滑槽之间。
在上述的一种基于混动汽车发动机的发电机组结构中,所述电源外壳前后两侧内壁上均设有两个定位槽,且每个定位槽上均滑动连接有定位块,每个所述定位块均与定位泡沫板固定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基于混动汽车发动机的发电机组结构中,所述定位泡沫板的高度大于等于连接板的高度,且定位泡沫板的下表面为光滑设置。
在上述的一种基于混动汽车发动机的发电机组结构中,所述发电机外壳以及电源外壳的左右两侧壁均设有多个通风槽,所述发电机外壳以及电源外壳的后端侧壁均设有多个防水排风槽,每个所述通风槽以及防水排风槽分别与发电机外壳、电源外壳的内壁互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赛马力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赛马力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45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