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缓震功能的电缆包层缺陷自主检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63081.0 | 申请日: | 202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60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吴鹏;王鼎;马宇超;陈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892 | 分类号: | G01N21/892;G01N23/00;B65H51/1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王美华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功能 电缆 包层 缺陷 自主 检测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缓震功能的电缆包层缺陷自主检测设备,用于检测电缆,包括缺陷检测装置、电缆传送装置、探伤仪和工控机。本发明通过视觉成像手段可精确探查电缆包层缺陷,同时减轻电缆在通过检测设备时的抖动情况,有效提高检测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电缆生产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缓震功能的电缆包层缺陷自主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对电缆的需求量很大。电缆作为一种常见的工业产品,其产品质量对经济效益有着很大的影响。电缆在生产过程中为了保障金属导体的工作性能,一般会在导体外部覆盖一层光滑且没有损伤的橡胶包层用来隔绝内部导体。但是电缆在生产过程、运输过程和包装过程中,包层的内外层难免会受到破坏,影响内部的导体,造成经济损失。
由于电缆长度很长,且包层具有环绕性,因此目前并没有比较有效的包层缺陷检测办法。常规的检测方法是首先通过相机拍摄电缆表面,然后由检测员检查所摄图片确定缺陷位置和缺陷类型。此类检测方式高度依赖检测员,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很容易出现缺陷缺漏和缺陷判断错误,工作效率低下。
而CN107703148A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电缆绞线质量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电缆绞线质量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包括图像采集模块、图像处理与辨识模块和标记定位模块,图像处理与辨识模块的信号接收端连接图像采集模块,控制端连接标记定位模块,图像处理与辨识模块用于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处理、辨识和尺寸检测,图像采集模块用于电缆绞线图像在线采集,标记定位模块用于对不合格电缆绞线进行定位和标记。
采用上述方式,可相对精确地检测电缆包层缺陷,但是在检测过程中,仍然存在待测电缆边缘缺陷或电缆边缘与复杂背景融合,造成缺陷检测失效的情况。同时电缆检测中易发生抖动,也将影响电缆内外侧缺陷检测的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视觉成像手段可精确探查电缆包层缺陷,同时减轻电缆在通过检测设备时的抖动情况,有效提高检测精度的一种具有缓震功能的电缆包层缺陷自主检测设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缓震功能的电缆包层缺陷自主检测设备,用于检测电缆,包括缺陷检测装置、电缆传送装置、探伤仪和工控机;所述的缺陷检测装置和探伤仪分别与工控机信号连接;所述的缺陷检测装置包括依次排布的第一相机阵列组和第二相机阵列组;探伤仪设置在第二相机阵列组后侧;所述的电缆传送装置包括导轮架组和至少两组缓震传送装置,所述的导轮架组设置在第一相机阵列组前,所述的第一相机阵列组与第二相机阵列组之间设有一组缓震传送装置,探伤仪后侧设有一组缓震传送装置;待测电缆由导轮架组输送导入第一相机阵列组,并通过缓震传送装置输送至第二相机阵列组和探伤仪检测后,经另一组缓震传送装置输送导出。
在上述方案中,电缆传送装置将待测电缆输送并通过缺陷检测装置和探伤仪,通过电缆传送装置内的缓震传送装置可有效保证电缆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便于缺陷检测装置和探伤仪能平稳检测,提高了检测的精度。
为了进一步从多视角对电缆表面缺陷进行成像,所述的第一相机阵列组包括第一工业相机和第二工业相机,其中第一工业相机与第二工业相机的镜头朝向方向相对,且并同时指向待测电缆;第二相机阵列组包括第三工业相机和第四工业相机,其中第三工业相机与第四工业相机的镜头朝向方向相对,并同时指向待测电缆;所述第一工业相机与第二工业相机的连线垂直于第三工业相机与第四工业相机的连线。
优选的,为了使第一相机阵列组的成像更为清晰可靠,避免待测电缆边缘缺陷或电缆边缘与复杂背景融合,所述的第一相机阵列组还包括第一光源,所述的第一光源包括四个独立的光源模块,分别安装于第一工业相机、第二工业相机的上下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30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