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座舱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63072.1 | 申请日: | 202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19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幽彤;魏洪乾;丁帅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16/037 | 分类号: | B60R16/037;B60R16/023;B62D1/185;B60K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荟英捷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26 | 代理人: | 王献茹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座舱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座舱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涉及智能驾驶控制技术领域;控制系统包括综合调节控制器、多个状态传感器和多个相关执行机构等。本发明的综合调节控制器在接收到相应的调节信号后,可以向相应的执行机构发送控制指令,进而实现方向盘、仪表台、座椅、显示屏、动力电池组和太阳能板支架的位置、角度或状态调节,进而使得智能座舱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实现在人工驾驶模式、无人驾驶智能模式、移动办公模式、娱乐模式、独立能源和运输模式等多模式的智能切换,提高了车辆的功能,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驾驶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能座舱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解决疲劳驾驶所带来的安全问题,以及将人们从人工驾驶中解脱出来,智能汽车应运而生,无人驾驶汽车是智能汽车的一种,主要依靠座舱内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无人驾驶的目标。
为了能够兼具无人驾驶和人为驾驶功能,现有的无人驾驶汽车的座舱仍然具有方向盘、仪表台等汽车座舱内的配套设备,但是上述配套设备在无人驾驶智能模式和人为驾驶模式时基本上处于同一状态,无法在驾驶模式切换后进行相应调节,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座舱控制系统,以解决现有的智能座舱的方向盘和仪表台等无法进行状态切换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智能座舱控制系统,包括综合调节控制器、第一状态传感器、第一执行机构、第二状态传感器和第二执行机构;所述综合调节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状态传感器、所述第二状态传感器、所述第一执行机构和所述第二执行机构相连接;所述第一状态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执行机构的状态信息,所述第二状态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执行机构的状态信息;所述第一执行机构用于带动方向盘相对于座舱的仪表台伸出或缩回,所述第二执行机构用于带动所述仪表台靠近或远离座舱内的座椅;所述综合调节控制器接收到第一调节信号后,获取所述第一状态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状态传感器检测的状态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一状态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状态传感器检测的状态信息向所述第一执行机构和所述第二执行机构发送动作指令。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三状态传感器和第三执行机构;所述第三状态传感器和所述第三执行机构均与所述综合调节控制器相连接;所述第三状态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三执行机构的状态信息,所述第三执行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座椅靠近或远离所述仪表台;所述综合调节控制器接收到第二调节信号后,获取所述第三状态传感器检测的状态信息,并基于所述第三状态传感器检测的状态信息向所述第三执行机构发送动作指令。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四状态传感器和第四执行机构;所述第四状态传感器和所述第四执行机构均与所述综合调节控制器相连接;所述第四状态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四执行机构的状态信息,所述第四执行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座椅的靠背转动;所述综合调节控制器接收到第三调节信号后,获取所述第四状态传感器检测的状态信息,并基于所述第四状态传感器检测的状态信息向所述第四执行机构发送动作指令。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五状态传感器和第五执行机构;所述第五状态传感器和所述第五执行机构均与所述综合调节控制器相连接;所述第五状态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五执行机构的状态信息,所述第五执行机构用于带动显示屏折叠或展开;所述综合调节控制器接收到第四调节信号后,获取所述第五状态传感器检测的状态信息,并基于所述第五状态传感器检测的状态信息向所述第五执行机构发送动作指令。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六状态传感器和第六执行机构;所述第六状态传感器和所述第六执行机构均与所述综合调节控制器相连接;所述第六状态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六执行机构的状态信息,所述第六执行机构用于带动座舱外的太阳能板展开和角度调节;所述综合调节控制器接收到第五调节信号后,获取所述第六状态传感器检测的状态信息,并基于所述第六状态传感器检测的状态信息向所述第六执行机构发送动作指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30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