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离血浆脂蛋白和外泌体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63017.2 | 申请日: | 202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84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朱庆夫;娄豆豆;刘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N5/00 | 分类号: | C12N5/00;C07K14/775;C07K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祺和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01 | 代理人: | 陈瑶瑶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血浆 脂蛋白 外泌体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离血浆脂蛋白和外泌体的方法,在对血浆样本经过超滤前处理除去大部分血浆高丰度蛋白之后,再采用含有汽巴兰的分离载体,如汽巴兰修饰的氨基磁珠等,将脂蛋白从血浆中分离出来,即可实现血浆脂蛋白和外泌体的分离,该方法分离效果好,简单易行,便于工业化推广应用。上述分离血浆脂蛋白和外泌体的过程,还可以集成于微流控芯片上,从而将相应的操作如分离、检测等模块化,能够提高该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实现高效、便捷分离血浆脂蛋白和外泌体的目的,并能够对外泌体和脂蛋白进行分别检测,可推动二者在疾病机制以及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分离血浆脂蛋白和外泌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主动分泌的由膜包裹的大小均一、直径约为30nm-200nm的脂质双分子层结构小囊泡,脂蛋白是一类由固醇脂、甘油三酯的内核和载脂蛋白、磷脂、胆固醇等组成的外壳构成的球状微粒,二者均存在于血浆中,可为肿瘤的临床诊断方面提供有价值的遗传信息。
然而,外泌体的分离和检测一直是一个尚未彻底解决的问题。首先,由于外泌体和脂蛋白密度、尺寸高度重叠,且缺少有效的分离方法,导致研究者获得的血浆外泌体中往往会混入大量脂蛋白,这极大影响外泌体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其次,外泌体的异质性非常强,其颗粒直径大小不同,差异甚大,且缺乏特异性的标志物,所以目前对于外泌体的分离和检测方法并无统一标准,暂时无法对提取效果做出客观判断。
具体的,现有的外泌体的提取方法有:超速离心沉淀、、试剂盒提取法(ExoQuickTM法、qEV技术)等。但这些技术在提取分析液体活检生物样品外泌体时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其中,超速离心沉淀法所需初始的资金成本高(超级离心机价格10万美元),且后期需要大量的维护和运营成本,同时耗时长、劳动密集,还需要收集较高体积量的样品,所得产品的纯度也较低。试剂盒提取法(ExoQuickTM法、qEV技术)所运用到的试剂盒价格昂贵、所需成本较高,很难在临床和实际操作上实现大规模的运用,且该方法每次提取的外泌体体积仅有1.5mL左右,导致外泌体的浓度较低,如需提取高浓度的外泌体,则要进行进一步的外泌体富集与纯化工作。
近年来还出现了一种基于尺寸分离的外泌体总分离芯片(exosome totalisolation chip,ExoTIC)用于外泌体的提取与分离,该方法是利用压力驱动流体,从而从各种生物流体中高效分离出高纯度的外泌体,但该技术所需的纳米孔薄膜承压能力较弱,易发生纳米孔形变,出现堵孔现象,且该纳米孔薄膜的损伤不可逆,若要落地应用,仍有待继续研究。
另外,现有的仅针对外泌体分离和提取的方法,也忽略了脂蛋白在疾病研究中的生物学意义。因此,需要开发更高效、更便捷的分离方法来分离血浆外泌体和脂蛋白,实现对外泌体和脂蛋白的分别检测,从而同时推动二者在疾病机制以及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分离血浆脂蛋白和外泌体方法的不足之处,提出利用汽巴兰对多种脂蛋白优良的亲和性,对血浆中的脂蛋白进行有效分选,实现有效分离血浆脂蛋白和外泌体的目标。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分离血浆脂蛋白和外泌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一次分离;对待分离的血浆进行超滤操作,得到中间样品;
S2:二次分离;将所述中间样品与含有汽巴兰的分离载体混合,将所述脂蛋白从所述中间样品中分离出来。
在其他优化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含有汽巴兰的分离载体为汽巴兰修饰的磁珠。
在其他优化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磁珠包括氨基磁珠、硅基磁珠、羧基磁珠、环氧基磁珠、链霉亲或素磁珠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他优化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磁珠为的粒径为1~3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未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30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