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探测器的水底定高拖曳装置及拖曳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62979.6 | 申请日: | 202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70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朱荣;胡寅;罗一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B21/66 | 分类号: | B63B21/66;B63C11/48;B63G8/42;B63G8/24;G01V3/15 |
代理公司: | 广东省畅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31 | 代理人: | 耿佳 |
地址: | 65005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探测器 水底 拖曳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金属探测器水底定高拖曳装置技术领域的一种金属探测器的水底定高拖曳装置,且所述定高调整杆的另一端通过拖曳杆拉钩固定装配有设置在海床上的重型拖曳杆,所述拖曳体拉绳的另一端固定拖曳体拉钩固定装配有拖曳体,所述拖曳体上固定装配有第二浮体材料,所述拖曳体框架结构上固定设置有第三浮体材料,拖曳装置包括设置在海面上的水面拖船,且所述水面拖船上固定设置有拖曳缆滑轮,定稿装置上的拖曳缆缠绕装配在拖曳缆滑轮,所述水面拖船的底部固定装配有超短基线声呐,降低了水下渔网等障碍对水下拖曳载体平台的安全威胁,降低了探测费用,提高了探测效率,有效解决了近水底拖曳体的定高拖曳方法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探测器水底定高拖曳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金属探测器的水底定高拖曳装置及拖曳方法。
背景技术
水底沉埋金属目标探测涉及多个领域的应用,如水下沉埋油气管道路由探测、海底金属目标探测、水底金属物证探测等应用,由于水下电磁探测器的探测距离较近,所以金属探测器要与水底的间隔较近,才能进行水底金属目标探测,如1m,如此近的间隔距离,使得水下探测器载体平台在探测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如渔网钩挂、碰撞水底、定高起伏大等,且在近距离探测条件下,搭载的光学观察装备也能更清晰地观察目标,实现探测和图像观察同时时行,导致现有的拖曳装置无法适用于水下电磁探测器等需要近海床定高航行的拖曳体拖曳,并且在拖曳时航行姿态和定高无法保持稳定性,存在安全隐患,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金属探测器的水底定高拖曳装置及拖曳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探测器的水底定高拖曳装置及拖曳方法,所采用的拖曳体水底定高拖曳方法,拖曳体距海床空间距离较近,适用于水下电磁探测器等需要近海床定高航行的拖曳体拖曳,航行姿态和定高较稳定,且安全性好,降低了探测费用,提高了探测效率,有效解决了近水底拖曳体的定高拖曳方法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金属探测器的水底定高拖曳装置,定高装置包括设置在海床上的沉底金属目标和设置在海面下的水下机器人,所述水下机器人上固定装配有支架结构,所述支架结构上固定装配有拖曳缆,所述拖曳缆上均匀固定装配有第一浮体材料,所述拖曳缆的底端固定装配有定高调整杆,且所述定高调整杆的另一端通过拖曳杆拉钩固定装配有设置在海床上的重型拖曳杆,且相邻两组所述重型拖曳杆通过杆连接结构固定连接,所述拖曳缆上通过拖曳体拉绳连接点固定连接有拖曳体拉绳,所述拖曳体拉绳的另一端固定拖曳体拉钩固定装配有拖曳体,所述拖曳体上后端固定装配有拖曳体框架结构,所述拖曳体上固定装配有第二浮体材料,所述拖曳体框架结构上固定设置有第三浮体材料,所述水下机器人内设置有电子舱;
拖曳装置包括设置在海面上的水面拖船,且所述水面拖船上固定设置有拖曳缆滑轮,定稿装置上的拖曳缆缠绕装配在拖曳缆滑轮,所述水面拖船顶部固定有显示终端,所述水面拖船的底部固定装配有超短基线声呐。
优选的,所述拖曳体要经过试前拖曳,所述拖曳体拉绳连接点固定在拖曳体上合适的位置以保证拖曳体能稳定航行,在要求的不同航速下,拖曳体不会产生倾角或是摆动和晃动,即结构件不会产生不对称的舵效应。
优选的,所述定高调整杆为刚性结构,在水底为稳定航速下一定倾斜状态,如45度,即在水底一端较重,所述拖曳体拉绳连接点为要求的高度,所述拖曳体拉绳连接点通过拖曳体拉绳、拖曳体拉钩连接拖曳体,所述拖曳体拉绳是刚性结构,用于限制与定高调整杆的夹角。
优选的,所述杆连接结构为柔性连接器,连接多根刚性的重型拖曳杆,所述重型拖曳杆的重量可以保证定高调整杆在一定速度下具有一定姿态,使拖曳体以一定姿态定高航行,且所述重型拖曳杆为无磁性非金属杆,所述杆连接结构可以隔离重型拖曳杆拖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
优选的,所述拖曳体在浅水情况下可以用水面船拖曳,也可以用水下机器人拖曳,且所述水面拖船上安放的超短基线声呐为定位拖曳体的信标,通过水下机器人拖曳时,所述水下机器人上的航向、航程及光学观察结果等信息数据采用自容式记录,并作回放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29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纳米二氧化钛静电纺丝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车载原位制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