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对于输送机托辊的摩擦磨损测试试验台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60076.4 | 申请日: | 2021-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07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姚峰林;谢长开;杨浩;吕世宁;李建东;李涛;周磊;李天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56 | 分类号: | G01N3/56;G01N3/06;G01N3/02;G01N1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0024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对 输送 机托辊 摩擦 磨损 测试 试验台 | ||
本发明提供了输送机托辊摩擦磨损模拟试验装置及方法,它包括用于支撑安装整个装置的支架部分,用于加载的加载部分,承载托辊的腔体部分、形成潮湿环境的雾化部分、提供动力的驱动部分;所述支架系统上固定用于加载的加载部分;所述加载部分的加载丝杠底部装有控制加载的步进电机;所述加载部分的加载丝杠中部部装有控制测试托辊移动的加载螺母和轴承座底座;所述加载部分的加载螺母和轴承座底座中装有环形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加载后的正压力数值;所述腔体部分用于形成一个封闭的环境腔将测试托辊与包胶滚筒封闭,以防止粉尘溢出;所述腔体部分还包含一个扭矩传感器,用于测量实时扭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对于输送机托辊的摩擦磨损试验台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摩擦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时测量托辊输送机托辊摩擦系数试验台。
托辊输送机托辊由于其自身工作的特点,常处于复杂的工况下进行工作,摩擦磨损有复杂的特点,既有托辊与输送带之间摩擦造成的磨损、又有散落物料夹杂在托辊与输送带对托辊摩擦、刻划造成的磨损,同时还由于工作环境中空气以及物料中所带的腐蚀性气体以及盐等因素造成的化学腐蚀,这需要一种复杂的环境腔来满足环境的模拟。同时应对式样在磨损过程中的摩擦系数的变化进行实时监控,但目前市面上缺少这样既具有检测摩擦系数又能够实现复杂环境模拟的摩擦磨损试验台。本发明为解决此类问题提出了一种可靠有效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针对于输送机托辊的摩擦磨损试验台,解决了托辊磨擦系数测量不易的问题以及对托辊磨损的厚度、面积、磨损体积、三维形貌等检测的问题。
一种针对于输送机托辊的摩擦磨损试验台,包括加载部分、支架部分、腔体部分、雾化部分、驱动部分。
所述加载部分由丝杠固定座、加载丝杠、丝杠联轴器、加载电机、活动销、加载螺母、环形压力传感器、轴承座底座构成。
所述加载部分由加载丝杠通过丝杠联轴器与加载电机相连,另一侧与丝杠固定座连接并固定于加载支架上。
所述加载螺母安装于加载丝杠上并通过活动销固定于轴承座底座上。
所述环形压力传感器放置于加载螺母与轴承座底座之间并套在加载丝杠上。
所述加载电机为高精度步进电机,保证精准的行程,加载电机固定在加载支架上。
所述支架部分为一C形结构并分别在靠近上部与靠近下部有外伸板,分别放置丝杠固定座与加载电机。
所述腔体部分由粉尘盒、粉尘盒盖板、上环境腔、中环境腔、下环境腔、轴承座、防尘罩、测试托辊、包胶滚筒、联轴器、扭矩传感器等组成。
所述粉尘盒、粉尘盒盖板在上环境腔上,粉尘盒用于放置测试时所用模拟环境的粉尘、如煤渣、尘土等。模拟环境粉尘装入粉尘盒后,粉尘盒盖板盖置粉尘盒上以防止粉尘溢出。
所述环境腔有上中下环境腔三部分组成。
所述上环进腔开有观察窗口A,并装有挡风玻璃材质的玻璃板既保证能够观测环境腔内部又能够有较好的硬度不易产生划痕,保证观测窗口清晰。观察窗口A用以观察测试托辊磨损情况。
所述中环境腔开有观察窗口B,并装有挡风玻璃材质的玻璃板既保证能够观测环境腔内部又能够有较好的硬度不易产生划痕,保证观测窗口清晰。观察窗口B用以观察测试托辊与包胶滚筒接触情况。在中环境腔两侧开有槽C,用以调节不同直径的测试托辊,为保证环境腔封闭,在槽C外侧安装有防尘罩。
所述包胶滚筒置于下环境腔内,一侧外伸出环境腔轴端与轴承相连安装于轴承座中并且与同步轮相连,另一侧伸出环境腔轴端与轴承相连安装于轴承座中并且与联轴器相连末端装有扭矩传感器。包胶托辊包胶材质与现实生产的输送带材质一致,且包胶间隔布置,使试验后能更容易观察被测试托辊磨损部分与未磨损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科技大学,未经太原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600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