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热失控通道的动力电池模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58458.3 | 申请日: | 2021-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8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卢青梅;兑瀚;张福增;陈保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49 | 分类号: | H01M50/249;H01M10/625;H01M10/653;H01M10/658;H01M50/204;H01M50/242;H01M50/244;H01M50/30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马倩倩 |
地址: | 30038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失控 通道 动力电池 模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热失控通道的动力电池模组,包括外壳及其内部设置的电池组、延缓热失控组件、隔热层、底层胶、侧面胶、弹性件和模组绝缘件,电池组与延缓热失控组件交替堆叠封装形成模组主体,模组主体底部设有底层胶,顶部设有隔热层,两侧均设有侧面胶,且排气侧的侧面胶上方设有弹性件,使得每两个延缓热失控组件之间、顶部的隔热层、底部的底层胶、两侧的侧面胶和弹性件形成了封闭的六面体,模组主体的两侧与外壳之间设有模组绝缘件。本发明所述的具有热失控通道的动力电池模组,实现了电池有序喷发,电池喷出的气体始终保持在可控的范围内,延缓了相邻电池的热失控,还能有效阻隔热量传输,为乘客争取逃生的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热失控通道的动力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电动汽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软包锂离子电池因具有重量轻、比容量高、安全性能好、内阻小、设计灵活等优点,在市场上广泛得到使用。随着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高能量的锂离子电池过度充电或过热时,电池易引发爆炸或着火,在电池发生热失控的情况下,阻止或减缓热量向邻近的电池或邻近的模组蔓延扩散。如何提高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如何延缓锂离子电池爆炸或着火时间,使驾驶员和乘客逃生,成为今后电动汽车发展的关键。
目前的电池模组,大部分是多个单体锂离子电池堆叠形成多个电池单元的电池模组,缺少改善安全的方法。如果任何一个单体电池单元由于过电流和过热而发生爆炸或着火,缺少热量和气体排出的通道,也就是热失控通道,则热量会蔓延到相邻的其他正常工作的电池单元,气体累积越来越多,最终导致多个电池单元串联爆炸。进一步蔓延至整个电池包及其他设备,使用户面临发生安全事故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具有热失控通道的动力电池模组,以提高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延缓锂离子电池爆炸或着火时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具有热失控通道的动力电池模组,包括外壳及其内部设置的电池组、延缓热失控组件、隔热层、底层胶、侧面胶、弹性件和模组绝缘件,电池组与延缓热失控组件交替堆叠封装形成模组主体,模组主体底部设有底层胶,顶部设有隔热层,两侧均设有侧面胶,且排气侧的侧面胶上方设有弹性件,使得每两个延缓热失控组件之间、顶部的隔热层、底部的底层胶、两侧的侧面胶和弹性件形成了封闭的六面体,外壳一端设有排气孔,排气孔的位置与弹性件的位置匹配用于形成排气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包括电池主体,电池主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封边,且一端设有极耳,电池主体的上下两侧均设有折边。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两侧封边处均设有侧面胶;在排气侧,侧面胶的高度不大于模组主体高度的2/3,侧面胶上方贴低熔点的弹性件,另一侧的封边侧面胶高度与模组主体高度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件分为互相独立的两层,一层靠近电池组,且被延缓热失控组件阻隔,另一层位于电池极耳与模组端盖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排气端设有端盖,端盖上设有排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组中电池的数量至少为1个。
进一步的,所述底层胶为呈膏状的导热结构胶。
进一步的,所述模组主体的两侧与外壳之间设有模组绝缘件,外壳为两端开口的壳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延缓热失控组件包括弹性件及其一侧固接的防火层,弹性件靠近电池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模组主体与底层胶、隔热层均为粘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具有热失控通道的动力电池模组具有以下优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584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