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过Gd微合金化提高耐热铝合金室温和高温强度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757988.6 | 申请日: | 2021-07-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8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 发明(设计)人: | 廖恒成;李广敬;石宇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2C1/03 | 分类号: | C22C1/03;C22C21/02;C22C21/14;C22F1/043;C22F1/057;C21D9/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杨晓莉 |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通过 gd 合金 提高 耐热 铝合金 温和 高温 强度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及制备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通过Gd微合金化细化时效析出耐热相粒子和抑制耐热相粒子高温粗化来提高耐热铝合金室温和高温强度的方法。制备方法为:将上述中间合金锭按所需成分比例称取,在电阻炉中熔化,静置、精炼处理后浇注在金属模具或砂型中进行成形。熔炼过程中为了减小烧损,确保合金成分的准确性,需按一定顺序加入不同中间合金锭,最后加入Al‑(2‑10)wt.%Gd中间合金锭。将成形后的Gd微合金化耐热铝合金在热处理炉中进行固溶+人工时效处理,即可获得一种具有优异常温和高温力学性能的耐热铝合金。通过本发明方法所制备的高强耐热铝合金具有优异的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制备工艺简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金属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Gd微合金化提高耐热铝合金室温和高温强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铸造铝合金因具有优异的铸造性能、耐腐蚀性能、高强度、低密度等优点而被广泛运用于汽车等领域。但随着温度的提高铝合金的力学性能显著下降,限制了铝合金在某些领域的运用,例如,铝合金运用在汽车发动机缸盖上需要承受300℃以上的高温。所以为了进一步推广铝合金的运用,科研人员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开发新型耐热铝合金,提高铝合金在高温条件下的力学性能。
Cu作为铝合金中常见的强化元素,添加到铝合金中并结合相应的热处理工艺,即可获得高强度。但这种高强度只能维持到225℃,因为当温度超过225℃,含Cu铝合金中的主要析出强化相θ″和θ′相会发生粗化或转化成稳定的θ相,材料的强度迅速降低。目前科研人员主要通过添加副主族元素(如,Mn、Fe、Ni等)来形成尺寸较大的凝固结晶耐热相或添加贵金属元素(如,Sc、Zr等)来形成固溶沉淀耐热相来提高铝合金的耐热性能,并取得一些成果。但,添加副主族元素形成的凝固结晶耐热相,尺寸较大,对高温强度的提升有限,同时还显著降低合金的塑性以及室温下的强度。而添加贵金属元素虽能提高合金高温性能,但成本较高,并且受固溶度的影响,析出相的数密度很难提高,相应的材料的力学性能提升幅度有限。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过Gd微合金化提高耐热铝合金室温和高温强度的方法。
技术方案:本申请所述的一种通过Gd微合金化提高耐热铝合金室温和高温强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用商用中间合金锭为原料配制含Gd的耐热铝合金金属块体;
(2)将步骤(1)配制的商用中间合金锭放置于电阻炉内,加热到620~680℃熔化,升温至760~800℃静置30~60min,降温至715~725℃进行精炼处理,待温度稳定在720℃后浇注;
(3)将步骤(2)中熔炼的合金铸锭,在热处理炉中进行固溶处理,然后取出水淬至常温;
(4)将步骤(3)中固溶处理后的合金锭,在热处理炉中进行人工时效处理,即制备出Gd微合金化的高强耐热铝合金。
本申请通过Gd微合金化细化Al-Si-Cu或Al-Cu耐热铝合金中的时效析出耐热相粒子,并提高时效析出耐热相粒子的高温抗粗化能力,合金在时效过程中显著降低析出相粒子尺寸,并提高析出相密度,从而同时提高Al-Si-Cu或Al-Cu耐热铝合金常温和高温力学性能。
优选的,步骤(1)中,配制所得耐热铝合金金属块体中成分Gd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02-0.2%。
优选的,为了减少Gd的烧损量,步骤(2)中,先加入除含Gd的中间合金以外的商用中间合金锭熔化精炼,再加入含Gd的中间合金熔化精炼。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商用中间合金锭包括Al-(10-20)wt.%Si、Al-(10-20)wt.%Cu、Al-(2-10)wt.%Gd、工业纯铝以及其他添加元素的中间合金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579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腐蚀的建筑材料及其制备装置
- 下一篇:一种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