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太阳能汽车车身及太阳能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55388.6 | 申请日: | 2021-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00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翟涌;张幽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35/00 | 分类号: | B62D35/00;B60K7/00;B60L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荟英捷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26 | 代理人: | 王献茹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汽车 车身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太阳能汽车车身及太阳能汽车,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该车身包括壳体和车架,壳体设置于车架外,壳体包括机翼形的上壳体以及间隔设置于上壳体底部的左下壳体和右下壳体,左下壳体和右下壳体均与上壳体连通,且左下壳体和右下壳体均呈鱼形。该车身,上壳体采用流线型的机翼结构,左下壳体和右下壳体均采用流线型的鱼形结构,对空气的阻力小,从而能够降低太阳能汽车的能耗;壳体的下方中间即左下壳体和右下壳体之间呈挖空结构,壳体的迎风面积小,重量轻,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小对空气的阻力和进一步降低能耗。即,该车身通过减小风阻以及减轻重量,降低了能耗,从而能够延长太阳能汽车的续航里程,进而有利于太阳能汽车的发展和普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车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太阳能汽车车身及太阳能汽车。
背景技术
太阳能汽车靠太阳能驱动,能够实现真正的零排放,也正因如此,太阳能汽车被诸多国家所提倡,对太阳能汽车的研究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但是,太阳能汽车的续航里程比较短,制约了其发展和普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汽车车身,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太阳能汽车的续航里程比较短,制约其发展和普及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太阳能汽车车身,包括壳体和车架,所述壳体设置于所述车架外,所述壳体包括机翼形的上壳体以及间隔设置于所述上壳体底部的左下壳体和右下壳体,所述左下壳体和所述右下壳体均与所述上壳体连通,且所述左下壳体和所述右下壳体均呈鱼形。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的顶部采用前宽后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左下壳体和所述右下壳体两者的底部均采用前低后高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所述左下壳体和所述右下壳体三者一体成型,且所述上壳体的左侧与所述左下壳体的左侧平滑过渡,所述上壳体的右侧与所述右下壳体的右侧平滑过渡。
进一步地,所述车架包括板件,所述板件包括两个主梁板、两个框架板和一个后侧板,两个所述主梁板间隔设置于所述太阳能汽车车身的中间部位,分别用于支撑所述左下壳体的内侧和所述右下壳体的内侧;两个所述框架板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主梁板的外侧,分别用于支撑所述太阳能汽车车身的左侧壳体和右侧壳体;所述后侧板连接于两个所述主梁板和两个所述框架板四者的后端;
所述板件均为两侧为多层碳纤维布、中间为NOMAX蜂窝件的夹心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车架还包括管件,所述管件包括顶梁、纵梁和底梁,所述顶梁连接于两个所述框架板的顶部之间,所述纵梁连接于所述顶梁和所述主梁板之间,所述底梁连接于所述框架板的底部和所述主梁板的底部之间;
所述管件均为碳纤维管。
进一步地,所述顶梁和所述纵梁均为方管,所述底梁为扁管。
本发明提供的太阳能汽车车身,能够产生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太阳能汽车车身,上壳体采用流线型的机翼结构,左下壳体和右下壳体均采用流线型的鱼形结构,对空气的阻力小,从而能够降低太阳能汽车的能耗;壳体的下方中间即左下壳体和右下壳体之间呈挖空结构,壳体的迎风面积小,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小对空气的阻力和进一步降低能耗;此外,挖空结构使得太阳能汽车的重量减轻,所以也能够降低太阳能汽车的能耗。即,本发明提供的太阳能汽车车身通过减小风阻以及减轻重量,降低了能耗,从而能够延长太阳能汽车的续航里程,进而有利于太阳能汽车的发展和普及。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太阳能汽车的续航里程比较短,制约其发展和普及的技术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553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下石油存储设备
- 下一篇:对SAR的干扰效能评估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