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怀挡式电子换挡器及换挡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752122.6 | 申请日: | 2021-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396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 发明(设计)人: | 高翔;张明涛;吴存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H59/02 | 分类号: | F16H59/02;F16H59/12;F16H61/02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黄启梅 |
| 地址: | 401133 重庆市江***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怀挡式 电子 换挡 系统 | ||
1.一种怀挡式电子换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怀挡操纵组件、P挡按键组件和主PCB板(8);所述怀挡操纵组件的部分穿过所述壳体组件一侧布置的开口伸入其内部,所述主PCB板(8)布置在所述壳体组件内部,且位于所述怀挡操纵组件伸入至所述壳体组件内部的部分下方;
所述P挡按键组件布置在所述怀挡操作组件上,所述P挡按键组件被触发时向整车控制器发送多组P挡请求信号;
其中,所述主PCB板(8)上布置有主双通道光栅传感器(17)和冗余双通道光栅传感器(18),所述怀挡操纵组件在进行换挡操作时通过切割所述双通道光栅传感器的发射极和接收极之间的红外线以及所述冗余双通道光栅传感器(18)的发射极和接收极之间的红外线,使所述双通道光栅传感器的双输出通道先后向整车控制器输出表示驾驶员换挡意愿的电平变化信号以及使所述冗余双通道光栅传感器(18)的双输出通道先后向整车控制器输出表示驾驶员换挡意愿的电平变化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怀挡式电子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怀挡操纵组件包括:
轨道体(2),其布置在所述壳体组件内远离所述开口的另一侧;
怀挡手柄(5),其一端穿过所述壳体组件一侧布置的开口伸入所述壳体组件的内部,且所述怀挡手柄(5)围绕固定在所述壳体组件内的金属销(10)旋转布置;
挡位销(3),其可滑动地装配在所述怀挡手柄(5)面向所述轨道体(2)的一端;
遮光板(6),其固定装配在所述怀挡手柄(5)上,且面向所述双通道光栅传感器布置;
所述怀挡手柄(5)进行换挡操作时,所述怀挡手柄(5)围绕所述金属销(10)转动,带动所述挡位销(3)沿着所述轨道体(2)滑动,并带动所述遮光板(6)切割所述主双通道光栅传感器(17)的发射极和接收极之间的红外线以及所述冗余双通道光栅传感器(18)的发射极和接收极之间的红外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怀挡式电子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位销(3)通过布置在所述怀挡手柄(5)面向所述轨道体(2)的一端内的弹簧(4)在其轴向进行滑动;所述挡位销(3)在随所述怀挡手柄(5)沿所述轨道体(2)滑动时,所述挡位销(3)受到所述轨道体(2)的作用力而向所述怀挡手柄(5)内伸入并压缩所述弹簧(4),在所述怀挡手柄(5)不再被换挡操作时,所述挡位销(3)因所述弹簧(4)的回弹力而复位;
所述轨道体(2)朝向所述挡位销(3)的一侧设置有与换挡器操纵行程一一对应的多个V型挡位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怀挡式电子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
依次布置并固定的上壳体(1)、中壳体(7)及下壳体(9);
所述上壳体(1)和所述中壳体(7)共同围设形成供所述怀挡手柄(5)插入的开口和内部空间,所述轨道体(2)固定在所述中壳体(7)上,所述金属销(10)固定在所述上壳体(1)和所述下壳体(9)之间;
所述主PCB板(8)布置在所述中壳体(7)和所述下壳体(9)之间,并通过所述下壳体(9)被压紧固定在所述中壳体(7)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怀挡式电子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挡按键组件包括:
手柄芯(14),其部分伸入至所述怀柄手挡内;
用于与整车控制器连接的FPC板(11),其布置在所述手柄芯(14)的内部;
导电橡胶(12),其布置在所述手柄芯(14)的内部;
装饰圈(15),其布置在所述手柄芯(14)和所述怀挡手柄(5)之间;
P挡按键(13),其部分伸入至所述手柄芯(14)内,且所述P挡按键(13)在被按压时触发所述导电橡胶(12)导通所述FPC板(11),使所述FPC板(11)向整车控制器发出多组P挡请求信号;所述P挡按键(13)在被松开时依靠所述导电橡胶(12)的回弹力作用下回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5212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