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电站线缆的监控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746702.4 | 申请日: | 2021-07-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5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 发明(设计)人: | 俞永方;沈琳;何文平;李军;宋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华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T7/7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城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829 | 代理人: | 王新月 |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变电站 线缆 监控 方法 装置 系统 计算机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线缆的监控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先后对变电站进行精扫描和粗扫描,分别得到精扫模型和粗扫模型;识别精扫模型中的目标线状物并对目标线状物进行曲线拟合得到目标线缆;根据精扫模型对粗扫模型进行校正得到校正扫描模型;将校正扫描模型中与所述目标线缆相对应的部分点云数据,替换为目标线缆得到最终粗扫模型;根据最终粗扫模型中目标物体到目标线缆的实时距离与安全距离,判断目标物体是否在安全距离内,并据此确定是否进行安全预警。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为获取变电站线缆不精确,进而无法精确获取目标物体距目标线缆的实时距离,无法保证目标物体在出现安全问题前及时预警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电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变电站线缆的监控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都是对变电站进行精扫描得到精扫模型,在精扫模型中直接人工观察获取目标线缆,人为获取目标线缆具有不可靠性,且每次获取的结果都会存在差异,不够精确,因而无法精确的获取变电站中目标物体距目标线缆的实时距离,进而无法保证目标物体在出现安全问题前及时预警进行规避。
针对现有技术中人为获取变电站线缆不精确,造成的无法精确的获取变电站中目标物体距目标线缆的实时距离,进而无法保证目标物体在出现安全问题前及时预警进行规避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变电站线缆的监控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人为获取变电站线缆不精确,造成的无法精确的获取变电站中目标物体距目标线缆的实时距离,进而无法保证目标物体在出现安全问题前及时预警进行规避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电站线缆的监控方法,该方法包括:先后对所述变电站进行精扫描和粗扫描,分别得到精扫模型和粗扫模型;识别所述精扫模型中的目标线状物,并对所述目标线状物进行曲线拟合,得到目标线缆;根据所述精扫模型对所述粗扫模型进行校正,得到校正扫描模型;将所述校正扫描模型中,与所述目标线缆相对应的部分点云数据,替换为所述目标线缆,得到最终粗扫模型;根据所述最终粗扫模型中目标物体到所述目标线缆的实时距离与安全距离,判断所述目标物体是否在安全距离内,并据此确定是否进行安全预警。
可选的,所述识别所述精扫模型中的线缆包括:获取所述精扫模型中的线缆第一终端和线缆第二终端;在所述线缆第一终端和线缆第二终端之间的预设区域范围内进行识别,得到线状物;当判定所述线状物的宽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线状物的连续长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确认所述线状物为所述目标线状物。
可选的,所述对所述目标线状物进行曲线拟合,得到目标线缆包括:对所述目标线状物进行二次函数拟合,得到准目标线缆;当判定所述准目标线缆与预设目标线缆的拟合误差值小于预设拟合误差值时,则确定所述准目标线缆为目标线缆;反之,对所述目标线状物进行三次函数拟合得到目标线缆。
可选的,在所述得到目标线缆之后,包括:根据现场环境及所述目标线缆的使用情况判断所述目标线缆是否存在断开风险,若是,以所述目标线缆未断开的一端点为圆心,所述目标线缆的长度增加预设距离为半径,画一圆,当目标物体在所述圆内时进行安全预警。
可选的,所述线缆上一个点n的安全距离Dn与线缆端点的安全距离D0存在如下关系:Dn=D0+dx;其中,dx为点n在径向的偏移距离,与点n到端点的距离成正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华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华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67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