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自动化的汽车雾化检测处理方法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45468.3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50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葛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启津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8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自动化 汽车 雾化 检测 处理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智能自动化的汽车雾化检测处理方法和系统,其基于激光穿透经过乙醛等挥发性气体时会发生强度衰减的特性,利用激光发射器向汽车内部空气环境发射激光束以及利用激光接收器接收相应的激光束,并根据激光束的发射强度和接收强度结合乙醛对激光束的吸收特性,确定乙醛气体的浓度;再结合汽车内部空气环境对应的实时温度值,确定汽车车窗内表面上形成冷凝状态乙醛的实际质量,并自动指示汽车内部空调降低制冷温度或者改变出风状态,从而有效避免汽车车窗内表面被乙醛雾化和防止驾驶员的视线被雾化的乙醛遮挡,并且还能够在不需要驾驶员手动调节空调的情况下也可实现空调制冷温度或出风状态的自动改变,以保证驾驶员能够专心驾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内部空气环境净化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智能自动化的汽车雾化检测处理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的内饰在日常使用中会缓慢持续地释放出乙醛等挥发性气体。若汽车长期处于封闭状态,汽车内部会积聚大量乙醛等挥发性气体,这些挥发性气体会附着在挡风玻璃或者车窗的内侧表面,而使挡风玻璃或者车窗的表面发生雾化。发生雾化后的挡风玻璃或者车窗不仅光透过率变低,同时能见度也会相应变低,这样会严重降低驾驶员的视野清晰度和严重影响行车的安全性。为了避免挡风玻璃或者车窗表面发生雾化,通常需要驾驶员手动调节汽车内部空调的制冷温度,以降低汽车内部的温度和抑制乙醛在挡风玻璃或者车窗表面发生雾化,但是这种方式需要驾驶员在观察到发生雾化现象后才手动调节,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并且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同时调节空调制冷温度,这容易导致驾驶员发生分心的情况。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智能自动化的汽车雾化检测处理方法和系统,其基于激光穿透经过乙醛等挥发性气体时会发生强度衰减的特性,利用激光发射器向汽车内部空气环境发射激光束以及利用激光接收器接收相应的激光束,并根据激光束的发射强度和接收强度结合乙醛对激光束的吸收特性,确定乙醛气体的浓度;再结合汽车内部空气环境对应的实时温度值,确定汽车车窗内表面上形成冷凝状态乙醛的实际质量,最后基于该实际质量,自动指示汽车内部空调降低制冷温度或者改变出风状态,从而有效避免汽车车窗内表面被乙醛雾化和防止驾驶员的视线被雾化的乙醛遮挡,并且还能够在不需要驾驶员手动调节空调的情况下也可实现空调制冷温度或出风状态的自动改变,以保证驾驶员能够专心驾驶。
本发明提供智能自动化的汽车雾化检测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在汽车内部处于封闭状态下,向汽车内部空气环境穿透发射预设波长的激光束,并接收穿透所述汽车内部空气环境后的激光束;根据激光束在发射时对应的第一光束强度、穿透所述汽车内部空气环境后接收到的激光束的第二光束强度,确定汽车内部空气环境中乙醛气体的浓度;
步骤S2,采集汽车内部空气环境对应的实时温度值以及确定汽车内部空间的总体积;再根据所述实时温度值、所述总体积和所述乙醛气体的浓度,确定在汽车车窗内表面上形成冷凝状态乙醛的实际质量;
步骤S3,根据所述冷凝状态乙醛的实际质量,确定在汽车车窗内表面上形成冷凝状态乙醛是否质量超标;当确定质量超标时,则降低汽车内部空调的制冷温度或者调整汽车内部空调的出风状态;
进一步,在所述步骤S1中,在汽车内部处于封闭状态下,向汽车内部空气环境穿透发射预设波长的激光束,并接收穿透所述汽车内部空气环境后的激光束具体包括:
在汽车内部处于封闭状态下,于汽车内部的第一位置布置激光发射器和汽车内部的第二位置布置激光接收器;其中,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间隔预设距离,以及将第一位置至第二位置的直线方向设为第一方向;
指示激光发射器沿第一方向在一分钟内多次发射预设波长的脉冲形式激光束,并利用激光接收器每一次接收穿透所述汽车内部空气环境后的脉冲形式激光束;
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启津测试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启津测试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54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