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温度校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41943.X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39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敏;龙文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启北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15/00 | 分类号: | G01K15/00;G05B23/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张金香 |
地址: | 美国加州阿纳海姆市北***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温度 校准 方法 系统 存储 介质 电子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一种温度校准方法,包括:获取预设时间段内温度传感器的第一温度数据和温控器的第二温度数据;若第一温度数据和第二温度数据满足温度均衡条件,根据第一温度数据对温控器的实时温度数据进行校准;若第一温度数据和第二温度数据未满足温度均衡条件,在未制温时根据温度传感器的第三温度数据和温控器的第四温度数据确认温度校准常数值,并利用包含温度校准常数值的温度校准公式对温控器获取的实时温度数据进行温度校准。本申请可以真实反映出制温前后温控器所处位置的温度,能够解决由于制温造成的温度不均衡使得温控器所测温度精确度不足的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温度校准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环境监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温度校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当前的温控器,因为元器件老化、内部传感器积灰、安装的墙体散热比较快等导致温度测量不准;最后导致温控器控制温度失常,造成人感觉室内温度偏冷或者偏热。
现有的温控器温度校准方式,通过人工读取外部参考温度计的温度,然后手动写入温控器内部来校准温控器的温度传感器。缺点:需要用户购买一个温度计,还需要手动去界面操作输入数据比较麻烦;假如室内开启制冷或者制暖,此时室内温度成梯度分布(制暖时,出风口温度比较高,其他地方温度比较低),温控器位置的温度和温度计位置的温度本身就不一样,直接输入温度计的校准数据,会导致温控器温度数据校准错误,温控器测量温度误差更大。
因此,如何提高温控器的温度测量精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温度校准方法、温度校准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能够有效校准温控器的温度测量精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温度校准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获取预设时间段内温度传感器的第一温度数据和所述温控器的第二温度数据;
若所述第一温度数据和所述第二温度数据满足温度均衡条件,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数据对所述温控器的实时温度数据进行校准;
若所述第一温度数据和所述第二温度数据未满足温度均衡条件,在未制温时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的第三温度数据和所述温控器的第四温度数据确认温度校准常数值,并利用包含所述温度校准常数值的温度校准公式对所述温控器获取的实时温度数据进行温度校准。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计算所述第一温度数据对应的第一方差,和所述第二温度数据对应的第二方差;
若所述第一方差和所述第二方差均小于预设门槛方差,判定所述第一温度数据和所述第二温度数据满足所述温度均衡条件;
若所述第一方差和所述第二方差中至少一个不小于预设门槛方差,判定所述第一温度数据和所述第二温度数据未满足所述温度均衡条件。
可选的,所述在未制温时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的第三温度数据和所述温控器的第四温度数据确认温度校准常数值,并利用包含所述温度校准常数值的温度校准公式对所述温控器获取的实时温度数据进行温度校准包括:
在未制温时采用预设方式控制所述温控器升温或降温,分别获取所述温度传感器的第一温变前温度数据和第一温变后温度数据,和所述温控器的第二温变前温度数据和第二温变后温度数据;其中,所述第三温度数据包括所述第一温变前温度数据和所述第一温变后温度数据,所述第四温度数据包括所述第二温变前温度数据和所述第二温变后温度数据;
将所述第一温变前温度数据和所述第二温变前温度数据作为温变前数据代入温度校准公式,将所述第一温变后温度数据和所述第二温变后温度数据作为温变后数据代入所述温度校准公式,计算得到温度校准常数值;所述温度校准常数值与所述温控器包含的温度传感器的数量呈正相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启北公司,未经启北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19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