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包远程预热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41901.6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728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吴浩;魏广杰;杨乐;游道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67/12 | 分类号: | H04L67/12;H04L67/125;H04Q9/00;B60L58/27 |
代理公司: | 南昌青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3 | 代理人: | 刘爱芳 |
地址: | 330001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远程 预热 控制 方法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包远程预热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用户设置行车计划及电池预热设置;根据出行计划时间和预估电池加热时间计算预约等待时间,到达计时结束时刻,根据车联网服务平台发送的远程电池预热请求,CAN唤醒整车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DCDC等节点,整车高压上电完成后,控制电池包加热附件进行电池加热;预热完成后,提醒用户用车。本发明电池包远程预热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预约设置可以通过远程终端设置,无需车辆保持高压或者低压唤醒状态,避免了高压安全事故和蓄电池馈电的风险,根据行程规划的用车时间或行驶里程自动计算合理的电池预热温度,兼顾插枪和非插枪两种状态的电池预热,避免不必要的电能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电池包远程预热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为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节能减排战略,电动汽车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近年来,在政策支持和行业共同努力下,电动汽车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截止2020年底,中国电动汽车保有量达到400万辆。
但是电动汽车依然存在低温续航衰减严重和动力受限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电动汽车在北方地区推广。电动汽车低温续航受多个因素影响。首先,由于在低温环境下动力电池活性降低,导致动力电池内阻增大、可放电容量降低;其次,冬季行驶过程中,乘客对乘员舱的制热需求增加,开启空调PTC导致整车耗电量增加;另外,电动汽车行驶过程的电池可回收功率也会因为低温而受限,导致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减少。
现有技术CN 110336088 A,提出一种在慢充枪插入状态可用的电池预热方法,该方法需要用户预设用车时间、电池需求温度、驾驶舱需求温度,该发明的预热方法不能在非充电状态下使用,并且需要用户预设电池需求温度,实际上由于用户不了解电池特性,可能造成客户的困惑或设置了不合理的电池需求温度。
现有技术CN 111791757 A,提出的一种纯电动车电池远程预热系统,只能在非插枪状态下使用,并且无法根据用户出行规划控制合理的电池预热温度,造成不必要的电池包能耗浪费。
现有技术CN 210062645 U,提出了一种电池加热系统的远程加热控制系统及车辆,其电池管理系统设计了有独立电源供电的时钟芯片,该时钟芯片用于在车辆下电后进行周期定时和预约加热定时,控制电路用于根据周期定时的时间控制主电路启动,实现电池管理系统、整车控制器和车载终端的上电控制。其缺点是增加了时钟芯片的成本。
现有远程预热系统有诸多缺点:
1)无法预约远程加热的时间,在用户需要立即用车的时候还要等待预热完成;
2)预约计时过程依赖车辆控制器的计时模块,导致整车无法休眠,从而导致低压蓄电池馈电的风险;
3)无法兼顾连接慢充枪和没有插入慢充枪2种客户使用场景;
4)在未插慢充电枪的情况进行远程电池预热时,如果预热完成后,客户没有出行计划或者行驶时间过短,会因电池加热耗电却行驶时间过短造成不必要的电能浪费。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为了缓解电动车用户在低温环境下用车的里程焦虑,本发明提供一种降低电动汽车冬季续航的衰减率,提升电动车低温续驶里程,并在车辆启动后动力电池能立即提供较好的充放电功率特性的电池包远程预热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池包远程预热控制系统,
包含智能移动终端、车联网服务平台(TSP)、车载网络终端(TBox)、整车控制器(VCU)、电池管理系统(BMS)、车载多媒体娱乐主机(MP5)、电池包、PDU、OBC、驾驶舱加热附件、电池包加热附件、DCDC和蓄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19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