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载显示系统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41762.7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468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达;梁玲;吴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1/02 | 分类号: | B60R11/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谭小琴 |
地址: | 401133 重庆市江***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显示 系统 车辆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载显示系统及车辆,包括显示屏系统和用于带动显示屏系统左右偏转的偏转装置,所述偏转装置设置在显示屏系统的背面侧且与显示屏系统连接;所述偏转装置包括壳体、旋转轴、用于接收控制指令的第一PCB板和用于驱动旋转轴左右偏转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和第一PCB板均设置在壳体内,所述旋转轴竖向装配在壳体上且与显示屏系统连接,用于带动显示屏系统左右偏转。本发明的车载显示系统,能够同时满足主驾和副驾便捷使用,并还能够解决特殊光线条件下显示屏反光、炫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载显示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显示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前车机的屏幕所处的位置相对较固定,不论屏幕大小均处于驾驶员右侧,中控扶手箱前方位置。该屏幕主要用于驾驶员观察导航、影音乐娱乐、设置等功能实现,副驾驶也可以通过改变坐姿来操作屏幕上的功能。针对传统的这种屏幕有如下的设计弊端:传统屏幕的角度和位置相对固定,在自然光的各个角度下会呈现不同的显示效果,极端光线条件下,会产生眩目导致驾驶员无法看清屏幕显示内容,从而影响驾驶安全;传统的屏幕在主驾驶和副驾驶之间进行操作,对于副驾驶来说友好性不高,影响体验,虽然目前已有车型增加了副驾屏幕供副驾驶位娱乐使用,但该方式增加了车内屏幕数量和成本,且科技感提升也不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显示系统及车辆,能同时满足主驾和副驾便捷使用,并还能解决特殊光线条件下显示屏反光、炫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载显示系统,包括显示屏系统和用于带动显示屏系统左右偏转的偏转装置,所述偏转装置设置在显示屏系统的背面侧且与显示屏系统连接;所述偏转装置包括壳体、旋转轴、用于接收控制指令的第一PCB板和用于驱动旋转轴左右偏转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和第一PCB板均设置在壳体内,所述旋转轴竖向装配在壳体上且与显示屏系统连接,用于带动显示屏系统左右偏转。
进一步,所述偏转装置包括用于带动齿轮组件转动的电机总成、用于带动蜗轮蜗杆组件中蜗杆绕其轴线旋转的齿轮组件、用于带动旋转轴绕其轴线旋转的涡轮蜗杆组件和用于对齿轮组件进行测速的编码器;所述电机总成、齿轮组件、涡轮蜗杆组件和编码器均设置在壳体内,所述涡轮蜗杆组件的涡杆水平设置且其两端架设在壳体上,所述涡轮蜗杆组件的涡轮安装在旋转轴上,用于带动旋转轴绕其轴线旋转。
进一步,所述旋转轴的中部设置有多个第一键槽,所述涡轮蜗杆组件的涡轮上设置有与第一键槽一一对应的第二键槽,第一键槽和第二键槽通过第一键体将旋转轴与涡轮固定。
进一步 ,所述齿轮组件包括齿轮固定板、测速齿轮、第一减速齿轮、第二减速齿轮、蜗杆齿轮和第三减速齿轮,所述测速齿轮、第一减速齿轮和蜗杆齿轮均设置在齿轮固定板上,所述第二减速齿轮和第三减速齿轮均设置在壳体上,所述第一减速齿轮与电机总成的电机转轴配合,所述第二减速齿轮与第一减速齿轮啮合,所述蜗杆齿轮和第三减速齿轮均与第二减速齿轮啮合,所述蜗杆齿轮与蜗杆啮合,所述测速齿轮与第三减速齿轮啮合,所述编码器安装在测速齿轮上,用于对测速齿轮进行监控。
进一步,所述显示屏系统包括显示屏模组、显示屏支架、第二PCB板和显示屏后盖;所述第二PCB板固定在显示屏模组的背部,所述显示屏支架的一端固定在显示屏模组的背部,所述显示屏支架的另一端穿过显示屏后盖与偏转装置连接,所述显示屏后盖设置在显示屏模组的背面侧且固定在显示屏模组上。
进一步,还包括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固定在旋转轴的顶端且与显示屏支架连接。进一步,所述安装底座的底部设置有第三键槽,所述旋转轴的顶端设置有与第三键槽相配合的第二键体。
进一步,所述壳体包括箱体、后盖、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所述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分别固定在箱体左右两侧,所述后盖设置在箱体的后侧;所述涡轮蜗杆组件的蜗杆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所述旋转轴沿上下方向穿过箱体,所述旋转轴的上下端分别套设有用于对旋转轴上下限位的上轴套和下轴套,所述上轴套和下轴套固定在箱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17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