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待机无钥匙唤醒车辆的系统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41684.0 | 申请日: | 2021-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58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文翊;高广博;苏鹏;孙国正;李泽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5/24 | 分类号: | B60R25/24;B60R25/01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王丹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待机 钥匙 唤醒 车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待机无钥匙唤醒车辆的系统,包括遥控钥匙和电磁波接收装置,其中,所述遥控钥匙,用于生成并发送电磁波;所述电磁波接收装置,为等离子共振电磁参数增强双金属‑介质异质材料,用于接收遥控钥匙发送的电磁波后开启车门并唤醒车辆或关闭车门。本发明能保证无钥匙进入系统在车辆待机或锁止时可以完全物理状态不消耗蓄电池电量,从而保证车辆蓄电池电力系统持久运行,从而进一步提高车辆蓄电池电量管理水平,降低车辆亏电风险,为其他电子设备让出部分设计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无线电探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待机无钥匙唤醒车辆的系统与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相关的无钥匙进入系统比较成熟成熟,主要有1、传统的应答式路线:在车辆门把手上安装实体按钮式开关或将开关隐藏设计与门把手拉丝后,驾驶员按下门把手上实体按钮式开关或拉动门把手时,激活车内无钥匙进入系统,无钥匙进入系统发送红外或蓝牙信号,驾驶员身上遥控钥匙收到信号后自动回发解锁信号(一般遥控钥匙解锁原理),从而车辆解锁起到无钥匙进入目标。2、IC卡式,以特斯拉为主,其钥匙为IC卡,驾驶员通过刷写B柱感应区,解锁车门进入,其原理和门禁IC卡原理完全一致不在赘述。3、蓝牙原理,系统和钥匙自动蓝牙匹配,钥匙在车辆附近车辆自动开锁。
几种方案都非常成熟而且各有优缺点,但本发明新式无电式无钥匙进入系统及方法背景在于目前电子设备充分搭载且日趋完善的今天,由于车辆电池系统依然维持12V标准,其保证的电量及其有限(通道下一般车辆维持供电均小于30分钟),故车企有严苛的暗电流控制标准,已保证车辆锁止时不消耗过度电量,防止启动亏电,但无钥匙进入系统作为一个典型的车辆锁止状态启动的功能其在车辆锁止状态能源消耗占此时车辆能源消耗的60%以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待机无钥匙唤醒车辆的系统与方法,保证无钥匙进入系统在车辆待机或锁止时可以完全物理状态不消耗蓄电池电量,从而保证车辆蓄电池电力系统持久运行,从而进一步提高车辆蓄电池电量管理水平,降低车辆亏电风险,为其他电子设备让出部分设计空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待机无钥匙唤醒车辆的系统,包括遥控钥匙和电磁波接收装置,其中,
所述遥控钥匙,用于生成并发送电磁波;
所述电磁波接收装置,为等离子共振电磁参数增强双金属-介质异质材料,用于接收遥控钥匙发送的电磁波后开启车门并唤醒车辆或关闭车门。
所述等离子共振电磁参数增强双金属-介质异质材料为等离子共振电磁增强Co/Fe/C异质材料,其有效组分为Co,Fe和C,钴铁原子比为6.12~47.08,C原子百分含量为11~66.66%;该材料为在表面包覆C的Co粒子的表面沉积Fe/C核壳纳米晶,形成具有草莓状的表面等离子体;Co粒子为六方晶系,形状为纤维状或分级花状结构中的一种;Fe为立方晶系的纳米晶,其直径为20~470nm;该材料是在2~18GHz频率范围内,该材料的介电常数实部和虚部相对于分级前驱物Co分别增加0.5~5.8和5.5~32000倍,磁导率实部和虚部相对于分级前驱物Co分别增加0.4~3.7和0.02~46.4倍。
所述遥控钥匙包括与电路板分别电连接的控制芯片、红外接收器、电源、解码放大器、红外发生器和按键接收器,所述按键接收器外部连接有相应功能的控制按键,还包括与控制芯片电连接的射频电磁波发生装置,所述射频电磁波发生装置包括电子流生成模块和电磁波生成模块,其中,
所述电子流生成模块,用于生成电子流;
所述电磁波生成模块,用于生成电磁波,该模块设有入射部,在所述入射部内设置有拦截电子并改变电子行进方向的变向机构与改变电子速度与行进方向的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远离电子流生成模块的一端为阳极端,所述导向机构包括与市电连接的电感线圈和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输向阳极端的高压整流二极管,所述电感线圈和所述高压整流二极管串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16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