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永临结合箱涵结构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40399.7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2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龚政;贺红星;王树峰;闫学冲;周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5/00 | 分类号: | E01F5/00;E02D5/34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1 | 代理人: | 刘念芝 |
地址: | 430074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合 结构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永临结合箱涵结构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支护桩(1)人工挖孔(分段开挖);2)、吊放支护桩(1)钢筋笼;3)、浇筑支护桩(1)混凝土;4)、安装D便梁(2);5)、土方开挖;6)、中间桩护壁凿除;7)、箱涵结构施工;8)、回填夯实;9)、回填区注浆,并拆除D便梁(2)。本发明设置支护桩和箱涵结构,并把支护桩和箱涵结构浇筑为一体共同承重,避免了临时结构拆除的繁琐,同时有效提升了施工效率并降低了施工成本以及对环境的干扰,结构简单紧凑,施工便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地下空间结构的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永 临结合箱涵结构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规模日益增 大,难免会有越来越多的市政道路与既有铁路之间相互纵横交错,通 常在交错位置采用市政道路下穿铁路的建设方案以尽量减少对铁路 正常运营的干扰。在市政道路下穿铁路施工前,需建造支护桩以确保 土方开挖的安全性和承担上部结构荷载(包括铁路路轨自重和列车行 驶荷载),支护桩一般仅作为临时支护结构。当主体结构进行施工时, 其邻近的支护桩需要拆除,且需对相关辅助构件如D便梁进行拆换, 这样不仅浪费建筑材料和制造大量建筑垃圾,也会延缓施工进度,从 而导致施工成本的剧增。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施工快,环境干扰小且施 工安全性高的永临结合箱涵结构的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永临结合箱涵结构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支护桩 人工挖孔(分段开挖);
2)、吊放支护桩钢筋笼;
3)、浇筑支护桩混凝土;
4)、安装D便梁;
5)、土方开挖;
6)、中间桩护壁凿除;
7)、箱涵结构施工;
8)、回填夯实;
9)、回填区注浆,并拆除D便梁。
采用以上方法,在铁路轨道的两侧设置支护桩,并在支护桩顶部 与铁路轨道底部之间设置D便梁,用于架托上部铁路轨道;设置左、 右幅构造的箱涵结构,并埋设于铁路轨道正下方土层中,作为铁路下 穿通道的主体结构,实现箱涵结构的整体式施工,同时可省去了D 便梁及其它辅助构件(如万能杆件)的拆换;施工过程中不需拆除支 护桩和拆换D便梁,并采用浇筑方式使箱涵结构与对应位置的支护 桩融为一体结构,这样的非刚性连接方式,提高了桩基-箱涵结构系 统对差异沉降的容许度,可确保差异沉降发生时不产生局部损坏,保 证铁路路基的安全,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并节省大量的材料和人工 成本,结构简单紧凑,工程实施便捷。
为了控制施工范围并保证施工效率,作为优选,所述步骤1)到 步骤3),是在铁路轨道的两侧等距对称挖孔,并浇筑成型为多个支 护桩,在施工期内,多个所述支护桩作为临时承重结构。
为了给土方开挖以及箱涵结构现浇施工提供操作空间,作为优 选,在所述步骤4)中,在相邻两个支护桩之间的顶部搭设一个D便 梁,所述D便梁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纵梁板,在两个所述纵梁板之 间水平设有多个横梁,每个横梁的两端均由连接块与纵梁板连接固 定,在每个所述横梁的下端均对称设有两个挡碴板,安装时,先将一 片纵梁板就位,另一片纵梁板垫高至高出枕木面0.2m左右,待纵梁 垫稳撑牢后,安装连接板及牛腿,随后抽换枕木及安装横梁,使得支 护桩和D便梁协同支撑上部铁轨重量及列车行驶荷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403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