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数据挖掘的刀具寿命预测方法、装置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35673.1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070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谭忠盛;周振梁;于荣森;李宗林;李凤远;赵金鹏;崔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7 | 分类号: | G06F30/27;G06K9/62;G06F1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果之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1 | 代理人: | 卜荣丽;李志刚 |
地址: | 100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据 挖掘 刀具 寿命 预测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刀具寿命预测方法、装置及系统,包括:获取数据库中不同围岩的属性参数,对多个围岩的属性参数进行聚类处理得到多个聚类结果;根据聚类结果中各围岩的属性参数以及刀具寿命参数建立刀具寿命回归公式;获取当前时刻输入的围岩的属性参数至所述刀具寿命回归公式,得到当前时刻预测的刀具寿命参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基于人工智能的方式对刀具的寿命进行预测,并且该种预测是在保障正常施工的前提下进行的。本发明还能够根据地质条件的差异性对刀具的寿命进行预测,使得刀具的寿命预测相对更加的准确。工作人员能够对施工情况较为明确的了解,保障了TBM隧道施工的正确指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刀具寿命预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化的推动和智能化设备的发展,通过TBM进行掘进的隧道工程越来越多,虽采用机械化施工效率较高,但随之而来的也是施工成本的增加。其中TBM 隧道的施工效率和建设成本受岩石参数、掘进参数和TBM设计等因素影响。在硬岩隧道掘进中,刀具的消耗占总开挖成本的10%以上,由此可见,刀具寿命对TBM 隧道开挖成本的影响不容小觑,但是当前还没有一种技术方案能够对刀具的使用寿命进行较为准确预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刀具寿命预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根据实际工况预测刀具寿命,有效指导TBM的正常掘进。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刀具寿命预测方法,包括:
获取数据库中不同围岩的属性参数,对多个围岩的属性参数进行聚类处理得到多个聚类结果;
根据聚类结果中各围岩的属性参数以及刀具寿命参数建立刀具寿命回归公式;
获取当前时刻输入的围岩的属性参数至所述刀具寿命回归公式,得到当前时刻预测的刀具寿命参数。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刀具寿命参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刀具寿命参数包括种类信息和寿命信息;
获取当前时刻输入的种类信息,将具有该种类信息的刀具寿命参数对应的寿命信息输出。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聚类结果包括多个数据簇;
所述对多个围岩的属性参数进行聚类处理得到多个聚类结果包括:
基于k-means算法对不同围岩的属性参数进行分类,其中属性参数包括围岩单轴抗压强度信息、地层破碎程度信息以及石英含量信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预先建立样本集D={x1, x2,…,xm};
从围岩的属性参数中随机选择k个样本作为初始的k个质心向量{μ1, μ2,…,μk};
对于i=1,2,…,m,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样本点与各质心向量间的距离:
dik=‖xi–μk‖2 2
其中,dik为各样本点与相应质心向量间的距离,xi为样本i坐标向量,μk为各数据簇的质心向量;
记录各样本点xi与各质心向量计算间距的dik,取其中最小值所对应的质心向量序数记为λi,通过前述过程划分得到初始化的数据簇分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356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