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LED背光板的外观AOI缺陷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35541.9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4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伟;张楠楠;叶健宇;郑照;欧阳晓勇;谢家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88 | 分类号: | G01N21/88;G01N21/95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宣慧兰 |
地址: | 2016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led 背光板 外观 aoi 缺陷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LED背光板的外观AOI缺陷检测装置,包括操作平台,操作平台设有依次连接的传输模块、AOI检测模块和下料模块,AOI检测模块和下料模块连接有图像处理模块,操作平台上还设有产品移载机械手模块对待检产品进行抓取、转移和放置,操作平台上靠近下料模块的一端的侧面设有缺陷产品筐和合格产品筐,操作平台的侧面设有显示器,显示器与图像处理模块连接,用于人机交互和参数调整,同时显示待检产品的缺陷检测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提高缺陷检测结果的准确度、节省开发时间、减少后期的维护成本、提高产能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LED背光板的外观AOI缺陷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在众多涉及到检测的领域中都引入了机器视觉,用于检测产品的缺陷,其中自动光学检测AOI也被逐渐应用于LED背光板成品外观缺陷检测。但是用AOI检测LED背光板成品外观缺陷检测有着很大的挑战,需要涉及到图像处理技术、图像光学设计以及系统整合等技术,为了达到最佳的应用效果,需要综合考虑到各个模块的协同配合。
该LED背光板外观AOI检测设备对LED背光板成品的缺陷进行自动识别分类。但是LED背光板成品的缺陷种类十分多样,包括膜纸翘起和贴偏、PCB翘起、引脚内八或外八、背光板未安装到位、喷码不全、背光板显示异常等缺陷,在进行检测的时候,需要依次检测所有可能出现缺陷的画面,在不同的画面所显示的亮度不同以及显示纹理也会有差异,因此需要人工调整相机及镜头的参数用于检测不同的检测场景,进而降低了产能,而且待检测的画面越多所需要的总体检测时间也会越长,检测时间的长短会严重影响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LED背光板的外观AOI缺陷检测装置,具有多角度多光谱高亮度的频闪光源、高解析力的视觉系统(包括高精度大靶面相机和高倍率高解析镜头),以及友好的用户交互界面,并且匹配AI自主学习能力,针对产品新发现的缺陷进行学习,不需要算法工程师的干预,节省开发时间,提高产能。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LED背光板的外观AOI缺陷检测装置,包括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设有依次连接的传输模块、AOI检测模块和下料模块,所述AOI检测模块和下料模块连接有图像处理模块,所述操作平台上还设有产品移载机械手模块对待检产品进行抓取、转移和放置,所述操作平台上靠近下料模块的一端的侧面设有缺陷产品筐和合格产品筐,所述操作平台的侧面设有显示器,显示器与图像处理模块连接,用于人机交互和参数调整,同时显示待检产品的缺陷检测结果。
所述产品移载机械手模块包括机械手、底座、第一运动电机、滑块和负压吸盘,所述机械手通过底座固定在操作平台的表面,所述第一运动电机运转带动底座的中轴旋转,从而推动滑块使滑块带动机械手进行移动,所述负压吸盘设于机械手上,用于稳定的吸取待检产品。
所述AOI检测模块包括频闪光源、旋转平台、点亮检测区和多个相机,所述点亮检测区设有点亮治具,所述频闪光源位于旋转平台靠近产品移载机械手模块的一侧,所述点亮检测区位于靠近下料模块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频闪光源具体为多角度多光谱高亮度频闪光源,为旋转平台提供稳定的光源,所述相机具体为高精度大靶面相机,具体的数量为4个,包括第一相机、第二相机、第三相机和第四相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相机位于频闪光源的对侧且靠近旋转平台,第二相机位于旋转平台的靠近传输模块的一侧,第三相机位于旋转平台的靠近点亮测试区的一侧,第四相机位于点亮检测区中。
所述高精度大靶面相机搭配多种高倍率高解析镜头,以兼容不同缺陷的成像。
所述图像处理模块包括带有显示屏幕的微型计算机、鼠标和键盘,所述鼠标和键盘设于鼠标键盘放置处上,所述微型计算机通过缺陷检测算法对AOI检测模块采集的待检产品的图像进行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355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