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高温履带式机器人底盘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33057.2 | 申请日: | 202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471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学贺;方宇;汪胜鹏;臧希喆;刘刚峰;李长乐;赵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55/065 | 分类号: | B62D55/065;B62D55/104;B62D55/108;B62D55/14;B60R13/08;B60R16/02;G08C17/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华夏松花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3 | 代理人: | 孟宪会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高温 履带式 机器人 底盘 | ||
一种耐高温履带式机器人底盘,它涉及一种机器人底盘。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履带式机器人存在无法在石化爆燃等极端恶劣工况条件下,其电气、控制及传动系统受高温影响导致作业失效的问题。本发明的驱动单元安装在驱动腔室内,电控腔室内设置有真空腔,真空腔与本体形成的空隙填充冷却液,电控单元安装在真空腔内,悬挂系统安装在耐高温防护板与本体长度方向的外侧壁之间,且悬挂系统在驱动单元的带动下行走,视觉传输处理系统和雷达扫描装置安装在上方盖板上,且位于电控腔室的上部,无线传输模块安装在上方盖板上,且位于驱动腔室的上部。本发明用于灾后救援、险情勘察、危化品处理的过程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器人底盘,具体涉及一种耐高温履带式机器人底盘。
背景技术
履带式机器人相比于其他移动结构的机器人来说,环境适应性更强,尤其是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中,如灾后救援、险情勘察、危化品处理等。由于履带式机器人使用履带作为移动方式,因此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更大,通过性与一致性较好,适合在各种地面上移动;同时履带式机器人的底盘较低,因此重心较低,并且履带板支撑面积较大,行驶稳定性较好;履带机器人采用差速转向方式,因此转弯半径小,甚至能够实现原地转向,机动能力优秀。
国外的履带式机器人发展较早,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技术进步已经取得不错的成果,如美国的packbot、talon和urbot,英国的supper wheel barrow机器人,日本的heliosⅦ机器人等。
我国对履带式机器人的研究开始于改革开放后,落后于欧美等西方国家,从事此类研究的单位多以研究所与高校为主,但是经过机器人产业近30年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以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灵晰-B”机器人为代表。
履带式机器人虽然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救灾、抢险和消防等方面,但是其仍存在一定问题,如:传统的履带式机器人大多数关注点在于其机动性及稳定性,很少有针对极端恶劣环境进行特殊设计,例如:针对石化爆燃等危险环境,传统履带机器人的履带使用橡胶材料,只能使用于不大于200℃的温度环境,无法满足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执行任务的要求;其次,机器人底盘车身重量要兼顾机动性和稳定性,其车身在高温环境作业隔热效果差,很容易因为温度升高导致电控及传动系统失效。
综上所述,现有的履带式机器人存在无法在石化爆燃等极端恶劣工况条件下,其电气、控制及传动系统受高温影响导致作业失效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履带式机器人存在无法在石化爆燃等极端恶劣工况条件下,其电气、控制及传动系统受高温影响导致作业失效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耐高温履带式机器人底盘,使其能够具备在500℃高温环境下作业的能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耐高温履带式机器人底盘,包括电控单元、视觉传输处理系统、雷达扫描装置和无线传输模块,它还包括车体、驱动单元和悬挂系统,车体包括本体、隔爆板、无线温度传感器、干冰罐、上方盖板、单向阀、多个长安装柱、多个短安装柱、两个耐高温防护板、两个第一隔热棉、第二隔热棉和外层钢板,本体为空心长方体,隔爆板竖直安装在本体内,将本体分割成驱动腔室和电控腔室,上方盖板盖装在本体上,第二隔热棉和外层钢板由上至下依次安装在本体的下端面上,本体的外侧壁上涂覆有纳米隔热涂层,干冰罐安装在驱动腔室内,单向阀安装在伸出在上方盖板上的干冰罐上,驱动单元安装在驱动腔室内,电控腔室内设置有真空腔,真空腔与本体形成的空隙填充冷却液,电控单元安装在真空腔内,多个长安装柱的一端和多个短安装柱的一端分别平行安装在本体长度方向的左右两侧,多个长安装柱的另一端和多个短安装柱的另一端由内至外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一隔热棉和一个耐高温防护板,无线温度传感器安装在上方盖板上,且位于电控腔室的上部;悬挂系统安装在耐高温防护板与本体长度方向的外侧壁之间,且悬挂系统在驱动单元的带动下行走,视觉传输处理系统和雷达扫描装置安装在上方盖板上,且位于电控腔室的上部,无线传输模块安装在上方盖板上,且位于驱动腔室的上部。
进一步地,车体还包括前机械安装板和后机械安装板,前机械安装板和后机械安装板由前至后依次安装在上方盖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330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