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弹簧压缩式支撑柔性针穿刺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31929.1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53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赵燕江;邵国庆;张永德;左思浩;张舒;姚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柏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弹簧 压缩 支撑 柔性 穿刺 机构 | ||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弹簧压缩式支撑柔性针穿刺机构,属于医疗器械领域;该机构的支撑机构采用均匀分布的三个可压缩弹簧和三个人字形支撑滑块组成,柔性针穿过支撑机构和挡板,柔性针由进给机构带动向前进给,依次挤压在人字滑块间的三个弹簧,三个弹簧又依次推动柔性针滑块移动,在柔性针回退过程中,弹簧依次伸张,进而推动支撑滑块回退,直到弹簧恢复原状,这种形式可以保证在柔性针穿刺的过程中更平稳,针轴受力也更均匀,还可以有效防止柔性针在穿刺过程中柔性针发生变形;由转向机构调整针尖方向,从而改变入针角度,这种形式可以保证柔性针刺入的精准性和穿刺的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弹簧压缩式支撑柔性针穿刺机构,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医疗领域的微创介入手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医疗技术;介入治疗就是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穿刺到人体,对病灶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这项治疗技术具有创口小、恢复快、治疗效果好等优点;由于传统的刚性针的刚度较大,所以在穿刺过程中无法对针尖位置进行有效的控制,导致穿刺局限性较大,因此柔性针迅速发展逐渐并应用到穿刺手术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采用了一种基于弹簧压缩式支撑柔性针穿刺机构,解决了穿刺过程中的翘曲现象;使柔性针在穿刺过程中更稳定,针轴受力更加均匀,采用了自转电机带动柔性针旋转的方式,可以改变了柔性针穿刺的角度,提高了穿刺精度。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弹簧压缩式支撑柔性针穿刺机构,具体包括:弹簧挡板、光杠一、弹簧一、弹簧二、柔性针、弹簧三、丝杠、夹针机构、自转电机、自转电机支架、进给电机、进给电机支架、光杠二、丝杠螺母、进给滑块、滑道、柔性针支撑滑块一、底座、柔性针支撑滑块二、柔性针支撑滑块三、轴承支座、挡板支架。
作为优选:进给电机支架通过螺钉固定在底座上、滑道通过螺钉固定在底座上以及轴承支座通过螺钉固定在底座上,进给电机通过螺栓安装在进给电机支架上,进给电机通过联轴器与丝杠固定连接,丝杠穿过丝杠螺母,而丝杠两端一端与轴承支座形成转动连接,丝杠螺母与进给滑块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进给滑块嵌入在滑道上,进给电机工作带动丝杠旋转,进而带动丝杠螺母在滑道上做轴向运动。
作为优选:进给电机工作带动丝杠螺母向前运动,而丝杠螺母上的自转电机同时也被进给电机带动向前运动,从而使自转电机上夹针机构向前运动,在夹针机构前进过程中推动柔性针支撑滑块一向前进给进而推动弹簧三,而弹簧三压缩进而推动柔性针支撑滑块二向前进给,故柔性针支撑滑块二推动弹簧二,弹簧二压缩进而推动柔性针支撑滑块三向前进给,柔性针支撑滑块三向前推动弹簧一,而弹簧挡板阻挡弹簧一向前运动,则弹簧一压缩,通过弹簧一、弹簧二、弹簧三压缩,实现柔性针在穿刺过程产生柔性针弯曲的现象。
作为优选:进给电机反转,带动丝杠螺母向后运动,则弹簧一、弹簧二、弹簧三由于弹力的作用回到原来的长度,故弹簧一、弹簧二、弹簧三会推动柔性针支撑滑块一、柔性针支撑滑块二、柔性针支撑滑块三恢复到原来位置,实现复位功能。
作为优选:柔性针被夹针机构固定连接,夹针机构与自转电机固定连接,自转电机通过螺栓安装在自转电机支架上,自转电机支架通过螺栓安装在丝杠螺母上,自转电机工作带动夹针机构旋转柔性针旋转运动,则通过柔性针的旋转角度进而改变柔性针的入针角度。
作为优选:柔性针沿柔性针支撑滑块一顶端孔的轴线、柔柔性针支撑滑块二顶端孔的轴线,以及柔性针支撑滑块三顶端孔的轴线穿过,而柔性针穿出弹簧挡板上的孔,在弹簧挡板与柔性针支撑滑块三之间的柔性针穿过弹簧一,在弹簧挡板与柔性针支撑滑块二之间的柔性针穿过弹簧二,在弹簧挡板与柔性针支撑滑块二之间的柔性针穿过弹簧三,通过对弹簧一、弹簧二、弹簧三压缩和复原来牵动各柔性针支撑滑块联动,柔性针支撑滑块一、柔性针支撑滑块二、柔性针支撑滑块三(20)的两底部的孔分别与光杠一和光杠二滑动连接,光杠一和光杠二平行放置,并均固定在在底座上。
本发明的增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柏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柏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319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轨道岔道口的提示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成像透镜组、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