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故障处理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31885.2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65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杨帆;米燕;马增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3/00 | 分类号: | B60L3/00;B60R16/023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张宇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电动汽车 电池 管理 系统 故障 处理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故障处理方法及装置,属于车辆故障管理技术领域,其中,方法的实现包括:当监测到某一个目标故障后,检测目标故障的真实性,若确定发生目标故障,则上报目标故障对应的故障码;确定上报的故障码的故障等级,确定故障等级对应的故障类型,采用与故障类型对应的故障处理机制,其中,故障等级越高,故障等级对应的故障类型越严重,响应时间越快。通过本发明更加细分的故障等级及其处理方式,有利于模块化对大量故障码进行分类处理,提高行车人身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故障管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故障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管理系统在电动汽车启动和运行期间都要一直进行故障诊断,保证整车运行安全,而随着电池管理系统功能细分,以及功能安全的要求,需要检测的故障码也越来越多,对于不同故障码类型需要进行不同的处理,并增加对不同故障类型的处理机制,现有大多数故障处理机制都是粗略的进行分类,不能合理的处理较多故障类型,容易导致一些不严重的故障设置了可能过于严格的处理机制,反而对驾驶员行车过程造成了更为严重的危害。或者是对每一个故障都设置单独的处理方式,造成程序过于复杂,不好维护。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故障处理方法及装置,通过更加细分的故障等级及其处理方式,有利于模块化对大量故障码进行分类处理,提高行车人身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故障处理方法,包括:
当监测到某一个目标故障后,检测所述目标故障的真实性,若确定发生所述目标故障,则上报所述目标故障对应的故障码;
确定上报的所述故障码的故障等级,确定所述故障等级对应的故障类型,采用与所述故障类型对应的故障处理机制,其中,所述故障等级越高,所述故障等级对应的故障类型越严重,响应时间越快。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在确定上报的所述故障码的故障等级,确定所述故障等级对应的故障类型,采用与所述故障类型对应的故障处理机制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故障整体分为轻微故障、一般故障、严重故障和致命故障四种类型,其中,故障类型越高,表示故障越严重,响应时间越快;
将故障码分为0级故障、1级故障、2级故障、3级故障、4级故障、5级故障、6级故障及7级故障共八个故障等级;
将0级故障和1级故障归类为轻微故障,将2级故障、3级故障和4级故障归类为一般故障,将5级故障和6级故障归类为严重故障,将7级故障归类为致命故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检测所述目标故障的真实性,包括:
在所述目标故障发生的预设响应周期T内,若持续监测到所述目标故障发生,则上报所述目标故障对应故障码,否则视为是误报故障,不进行故障码上报。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每级故障处理机制为:
若故障类型为轻微故障,对应于0级故障的故障处理机制为:记录0级故障对应的故障码,存储历史故障码;对应于1级故障的故障处理机制为:记录1级故障对应的故障码,存储历史故障码;
若故障类型为一般故障,对应于2级故障的故障处理机制为:报警且亮故障灯提醒,并存储2级故障对应的历史故障码;对应于3级故障的故障处理机制为:在行车模式时,报警且亮故障灯提醒,并存储3级故障的历史故障码;在充电模式时,报警且亮故障灯提醒,不允许快充,并存储3级故障的历史故障码;对应于4级故障的故障处理机制为:在行车模式时,亮故障灯提醒,在第一预设时间内限制行车功率至第一预设功率运行,并存储4级故障的历史故障码;在充电模式时,进行报警且亮故障灯提醒,限制请求充电电流至查表电流*i,i为系数,并存储4级故障的历史故障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318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