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边驱动电路诊断方法和诊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31706.5 | 申请日: | 2021-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66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常云萍;王洪涛;蔡丹丹;赵伟;李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28 | 分类号: | G01R31/28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王丹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驱动 电路 诊断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边驱动电路诊断方法和诊断装置,采用I/O口控制的简易驱动芯片,先通过AD采集输出的反馈电流IIS,再结合外围诊断电路和输入条件IN0和IN1,采样电池电压B+、驱动芯片12V供电电压Us、高边驱动输出电压Uout0和Uout1来辨别所有故障,实现了诊断驱动芯片的所有故障的功能。本发明在导通状态下,可诊断输出对电池短路、对地短路、过温、负载开路、过流故障;在截止状态下,可诊断输出对电池短路、对地短路和负载开路故障。本发明能够区分高有效驱动通道的所有故障;成本低,应用灵活,在工程上更容易广泛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边驱动电路诊断方法和诊断装置。
背景技术
车用驱动输出电路除了保护功能,还要求具有诊断功能。当售后维修汽车时,通过诊断仪可定位故障,便于快速维修。驱动输出电流小到几百毫安,大到几十安。原则上不管是小电流输出还是大电流输出,都要求能诊断所有可能发生的故障。
现有的专利都是基于分立电路设实现驱动和诊断功能。比如单片机控制前级驱动电路,驱动MOS管,实现高边驱动、低边驱动或半桥,在驱动回路串联小电阻测量输出电流,采样输出端电压,和比较器等比较,通过输入输出逻辑判断,检测输出对地短路、输出对电源短路、负载开路和过流。这种诊断电路每个驱动输出通道需要一个诊断模块电路,驱动、保护和诊断3级电路都需要用户单独设计,通用性低,集成度低,且能够检测的故障有限,不能诊断所有可能发生的故障,不利于工程上广泛应用。
目前,智能驱动芯片已得到广泛应用,其可靠性高、成本低、开发周期短,且集成保护和诊断功能。从诊断的角度,智能驱动芯片分三类,前两类芯片集成8个以上的输出通道,通过SPI接口通信,第一类每个端口的每个故障都对应寄存器的一位,单片机直接读出每个输出端口所有的故障,不需要增加诊断电路和故障诊断软件,成本高,开发难度低;第二类每个输出端口的所有故障通过寄存器中的一位来体现,单片机读出故障状态,再结合边界条件区分故障,但可诊断的故障有限,成本较高。第三类只集成2或4个输出通道,通过I/O口控制,先AD采集输出反馈电流,再结合外围诊断电路和输入条件等,区分每个通道的所有故障,这类芯片应用灵活。由于第三类成本较低,广泛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边驱动电路诊断方法和诊断装置,用于诊断驱动芯片的所有故障。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边驱动电路诊断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搭建一种高边驱动诊断装置,包括驱动输出模块、控制模块;驱动输出模块包括I/O口、输出通道、诊断电路、使能引脚、反馈引脚;I/O口连接控制模块的控制端;输出通道连接负载;诊断电路通过使能引脚连接控制模块的控制端;反馈引脚连接控制模块的AD输入引脚;
S2:驱动输出模块读取控制模块输出到I/O口的控制信号,若控制信号为高电平则输出通道的内部MOS管导通,若控制信号为低电平则输出的内部MOS管截止;
S3:诊断电路检测电池电压B+、供电电压Us、输出通道电压Uout,并比较上述电压的关系;诊断电路输出反馈电压Uis到控制模块的AD输入端;
S4:结合MOS管的状态,在MOS管导通状态下诊断输出的故障类型包括对电池短路、对地短路、过温、负载开路、过流故障,在MOS管截止状态下诊断输出的故障类型包括对电池短路、对地短路和负载开路故障;判断反馈电压Uis和反馈电流IIS的所属范围,判断故障类型;根据负载特性设调度周期为△t,若连续n次判断为同一个故障,则输出报警;否则不报警以防止误报故障;设控制模块的AD电路的采样误差为Uerr,本步骤中每连续判断n次,将控制模块的故障状态计数器Num1~Num9清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317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