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动系统台架耐久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30233.7 | 申请日: | 202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4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蒋亚运;蒋超;韩磊;张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麦格纳卫蓝新能源汽车技术(镇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G01M17/007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杨军 |
地址: | 212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动 系统 台架 耐久 试验装置 试验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动系统台架耐久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该装置包括制动试验样件、气缸、设备台架和夹具,制动试验样件包括前制动器、车身、制动踏板、制动软管、制动硬管、制动管、助力器带主缸总成、ESC和后制动器,设备台架搭载在车身后部并固定在车身上,设备台架上安装有气缸,气缸倾斜式布置,气缸的伸缩端指向前下方,气缸的球头通过夹具连接在制动踏板上,制动踏板上预设有人机踩点,且气缸的球头对准人机踩点,气缸对制动踏板施力以模拟人机实车踩踏,制动试验样件、气缸、设备台架置于温度箱内;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利用气缸对制动踏板施力模拟人机实车踩踏,能够在整车路试前对整套制动系统进行初步判断和快速检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制动系统台架耐久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乘用车开发试验验证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零部件台架试验、系统台架试验、整车实验。制动系统作为重要安全件,为保证整车实验安全可靠的进行台架验证极为重要。目前,已有比较普及的台架耐久试验有:踏板耐久试验、真空助力器带主缸总成耐久试验、转向节疲劳耐久试验、制动软管挠曲疲劳试验等。通过这些零部件台架试验,可以很好地验证零部件结构的强度疲劳,但是不能模拟实车运动过程中制动系统制动液泄露或力矩衰减的问题。
由于制动系统极其复杂,其零部件在整车分布较广,机舱、地板下、车轮端、乘员舱都会有制动系统的零部件,如果直接进行整车实验验证,制动系统出现制动液泄露或踏板感与设计状态不符等复杂性问题,将很难检查出其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制动系统台架耐久试验装置,利用气缸对制动踏板施力模拟人机实车踩踏,能够在整车路试前对整套制动系统进行初步判断和快速检查。
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制动系统台架耐久试验装置,包括制动试验样件、气缸2、设备台架3和夹具4,所述制动试验样件包括前制动器1、车身7、制动踏板8、制动软管11、制动硬管13、制动管15、助力器带主缸总成18、ESC 19和后制动器20,所述制动踏板8与助力器带主缸总成18安装在车身7前侧,所述ESC 19安装在车身7纵梁上,所述前制动器1、后制动器20分别通过制动软管11与制动硬管13连接,所述制动硬管13与ESC 19连接,所述ESC19与助力器带主缸总成18通过制动管15连接,所述设备台架3搭载在车身7后部并固定在车身7上,所述设备台架3上安装有气缸2,所述气缸2倾斜式布置,所述气缸2的伸缩端指向前下方,所述气缸2的球头通过夹具4连接在制动踏板8上,所述制动踏板8上预设有人机踩点5,且气缸2的球头对准人机踩点5,所述气缸2对制动踏板8施力以模拟人机实车踩踏,所述制动试验样件、气缸2、设备台架3置于温度箱9内。
进一步地,所述前制动器1、后制动器20分别通过制动软管安装螺栓10与制动软管11连接,所述制动软管11通过制动硬管安装螺栓一12与制动硬管13连接,所述制动硬管13通过制动硬管安装螺栓二17与ESC 19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制动管15通过制动硬管安装螺栓二17与制动管主缸安装螺栓16将助力器带主缸总成18与ESC 19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动系统台架耐久试验装置的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安装:利用紧固件使用力矩扳手按照设定的力矩打紧并做力矩记录,然后将试验设备搭载在车身上并固定,气缸根据人机踩点与人机H点确认施力点与施力方向,实验设备安装好后使用红外三坐标测量仪对人机点进行确认并记录,最后将整套装置放入温度箱中,温度箱温度范围为-35℃-80℃;
2)设备调试:将气缸主机程序设定为,施力250N,频率0.1-0.4Hz,次数100次,主机采集踏板力VS踏板行程曲线,如试验曲线与整车踏板感曲线接近且测试过程中踏板力稳定、无异响和振动视为调试完成,完成250N调试后用同样的方法调试500N、1600N和2000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麦格纳卫蓝新能源汽车技术(镇江)有限公司,未经麦格纳卫蓝新能源汽车技术(镇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302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