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苹果酵素饮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29154.4 | 申请日: | 202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70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杨丽;游玲;魏琴;孙泽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宾学院 |
主分类号: | A23L2/38 | 分类号: | A23L2/38;A23L3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杜朗宇 |
地址: | 644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苹果 酵素 饮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苹果酵素饮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重量份组分:苹果汁80~120份、糖2~10份、发酵剂1~5份;将苹果汁、糖混合后接种,发酵20~72h,低温熟化4~8h后即得。本发明苹果酵素饮料色泽亮丽、酸甜可口、健康天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浓郁的苹果果香和发酵香气,通过酒类酒球菌和双歧杆菌协同发酵苹果汁,极大的改善了苹果汁的尖酸口感,扩大了酒类酒球菌在果蔬汁发酵领域的应用,同时为开发清爽型苹果汁饮品提供了很好的工艺示范,促进了果蔬汁发酵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苹果酵素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苹果(学名:Malus domestica)是蔷薇科苹果属植物的果实,是四大水果之首,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种植。苹果热量低,营养成分丰富,含有游离酸、果胶、钙、铁、磷以及VA、VC、色素、类黄酮、膳食纤维、多酚类物质等多种营养素,具有降血脂、抗氧化、抗衰老、降低患癌风险、促进排毒减肥等多种生理功能与作用,有益于人体健康。除此以外,苹果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强,耐贮性好,品种多样,且成熟上市时间不同使得供应周期长,是备受消费者欢迎的世界性水果。我国年产苹果4388余万吨,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是苹果生产大国,并已逐渐形成东、中、西南、西北四大苹果主产区,但我国苹果大多以鲜食为主,用于加工的比例极小,深加工产品相对单一,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目前我国苹果加工以初级加工为主,只经过初级加工的苹果浓缩汁在苹果加工总量中的占比超过了95%,且由于我国苹果汁消费尚处于初步状态,90%的产品需出口到国外,出口到国外的苹果浓缩汁常作为生产苹果醋、苹果酒等苹果制品的原料,产品附加值较低,对国外市场依赖性强使得出口风险较大。
果蔬饮料的加工工艺可分为发酵及非发酵型。非发酵型果蔬饮料主要分为FC果蔬汁饮料和NFC果蔬汁饮料,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大多数果汁是是FC果蔬汁,且多数果汁是由浓缩果蔬汁与食用香精、色素等各种食品添加剂调配而成,长期食用可能影响人们的健康。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增强,益生菌发酵果蔬汁逐渐变成消费热门,但市售的发酵果蔬汁大多在口味、功效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苹果酵素饮料及其制备方法,得到的苹果酵素饮料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浓郁的苹果果香和发酵香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苹果酵素饮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组分:苹果汁80~120份、糖2~10份、发酵剂1~5份;
所述苹果汁中,苹果:水的料液比为1:0.1~0.5;
所述发酵剂选自酒类酒球菌、双歧杆菌的混合菌剂。
由于苹果深加工产品较为单一,且高酸性苹果很少用作发酵果汁的原料,酒类酒球菌很少用于果蔬汁饮料的发酵,本发明通过酒类酒球菌和双歧杆菌协同发酵苹果汁,可以极大地改善苹果汁的尖酸口感,丰富酵素饮料的种类,同时扩大酒类酒球菌在果蔬汁发酵的应用范围。进一步地,包括如下重量份组分:苹果汁80~100份、糖4~6份、发酵剂2~3份。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苹果汁为经护色处理的苹果汁;
进一步地,所述护色处理采用的护色剂为0.4~0.6%的柠檬酸、0.01~0.05%的异抗坏血酸的混合溶液。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苹果:护色剂的料液比为1:1~3,优选为1:1.5。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苹果汁中,苹果:水的料液比为1:0.3。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糖选自白砂糖、木糖醇、山梨糖醇、葡萄糖、半乳糖、乳糖、果葡糖浆中的一种,优选为白砂糖。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酒类酒球菌:双歧杆菌的质量比为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宾学院,未经宜宾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291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