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碱度渣条件下精炼炉快速升温的冶炼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726134.1 | 申请日: | 2021-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34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 发明(设计)人: | 刘敏;廖广府;韦泽洪;徐利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武集团鄂城钢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C7/00 | 分类号: | C21C7/00;C21C7/06 |
| 代理公司: | 黄石市三益专利商标事务所 42109 | 代理人: | 饶建华 |
| 地址: | 43600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碱度 条件下 精炼炉 快速 升温 冶炼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碱度渣条件下精炼炉快速升温的冶炼方法,在生产含硫非调质钢时,LF炉精炼前期控制石英砂加入量,即控制炉渣碱度,加入一定量的碳质脱氧剂脱氧并改善炉渣的发泡性能,从而在电极埋弧效果好的情况下送电提温,将钢水温度升到出站温度范围,最后再进行低碱度渣的调整;采用本发明的冶炼方法,大幅度的提高了精炼炉的升温速率,精炼炉升温速率提高30%~40%,精炼周期缩短10~15分钟,实际使用以及推广价值明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铜铁冶炼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低碱度渣条件下精炼炉快速升温的冶炼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各行业对高性能材料,特别是特殊钢需求大幅增加,其中汽车用钢的发展就需要技术提升、结构调整、品种优化、质量提高、产品优化。汽车发动机胀断连杆使用的非调质钢,是欧洲许多汽车生产企业采用的重要材料,现在国内基本实现钢材供应的国产化。
“硫”元素在一般特殊钢中被认为是有害杂质,要求控制地越低越好,而胀断连杆所使用的非调质钢中,要求一定含量硫与钢中的锰结合,使钢中的硫形成较高熔点的MnS,避免了晶界上的FeS薄膜,消除钢的热脆性,改善热加工性能,起着非常有益的作用。由于硫在钢中化学性质表现,其极易在还原气氛下从钢液进入炉渣,造成炉渣中硫含量不稳定及难以控制,所以在生产含硫非调质钢时一般需要精炼炉造低碱度炉渣。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在LF炉造低碱度渣时,由于炉渣发泡效果不好,送电过程中不能将电弧有效埋住,造成精炼过程升温困难,精炼周期长,难以实现多炉连浇和大规模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情况,提供一种低碱度渣条件下精炼炉快速升温的冶炼方法,该冶炼方法在低碱度渣条件下仍能快速升温,同时保证钢中硫含量稳定。
本发明的具体方案是:一种低碱度渣条件下精炼炉快速升温的冶炼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钢水进站,揭盖开直通氩气破渣,测温;
2)加入石灰5.0~6.0kg/t,石英砂1.0~1.5kg/t,大氩气流量搅拌0.5~1.0分钟,确保渣料熔化;
3)将氩气流量调整至60~120L/min,送电,调整弧流及弧压,全程短弧供电,送电过程加入1~1.5kg/t碳质脱氧剂;
4)视炉内烟气颜色判断脱氧情况,选择是否补加入脱氧剂;
5)精炼前期精炼渣主要成分控制目标:CaO:40~46%,SiO2:15~20% ,Al2O3:10~15%,MgO:9~12%,FeO+MnO:≤2.0%,控制炉渣碱度R值在2.2~2.8范围,既要防止碱度过高造成炉渣脱硫活性度偏大,又要防止碱度过低造成炉渣不能形成泡沫渣,不利于埋弧送电,影响送电提温效率;
6)根据送电前钢水温度,确定埋弧送电时间,按理论计算升温至精炼出站温度,停电测温,补加入石英砂3.0~4.0kg/t调整碱度,精炼中后期精炼渣主要成分控制目标:CaO:36~42%,SiO2:20~28% ,Al2O3:10~15%,MgO:9~12%,FeO+MnO:≤1.0%,R:1.5~2.0;
7)继续送电,炉渣化透后停电,沾渣进一步观测冷却后炉渣情况,弱碱性渣为灰黑色并带少量挂丝,如炉渣呈灰白色且能自然粉化,应补加入酸性造渣料进行调渣;
8)炉渣调整好后,进行LF精炼正常成分冶炼及温度调整。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所述碳质脱氧剂为电石或增碳剂。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上述步骤2)中的大氩气流量控制在700~800L/min。
本发明可以达到如下有益效果:
1)精炼前期升温快,能快速达到精炼出站温度要求,减轻了精炼中后期低碱度渣条件下的升温压力。
2)精炼过程钢中S含量稳定。
3)工艺可操作性强,有效降低了精炼周期,保证了多炉连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武集团鄂城钢铁有限公司,未经宝武集团鄂城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261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