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铁热镀锌用合金元素添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25853.1 | 申请日: | 202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88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伟;李晋健;龙海林;尹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西华汇化工机械有限公司;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1/03 | 分类号: | C22C1/03;C22C18/04;C23C2/06;C23C2/02 |
代理公司: | 青海中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3104 | 代理人: | 高清峰 |
地址: | 817000 青海省海西蒙古***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铁 镀锌 合金 元素 添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铁热镀锌用合金元素添加方法,涉及冶金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S1:将Al材、Ni材、Bi材、La材、Ce材和Zn材进行批量粉碎,粉碎后按重量配比进行称重;S2:熔炼Zn‑Ni中间合金;S3:熔炼Al‑Ni中间合金;S4:熔炼Zn‑Al‑稀土中间合金;S5:制备多元合金锭,将剩余的Zn材粉加入中频炉内,升温至500~550℃,熔化成锌液,将Zn‑Ni中间合金和Al‑Ni中间合金同时加入中频炉内,升温至650~750℃,保温20~30min,之后充分搅拌。本发明采用金属锭与中间合金的方式熔炼多元合金,该方法充分利用中间合金熔点低的特点,大幅缩短中间合金的熔炼时间,减少易氧化元素的氧化烧损,提高金属收得率,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钢铁热镀锌用合金元素添加方法。
背景技术
热浸镀锌是延缓钢铁材料环境腐蚀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它是将表面经清洗、活化后的钢铁制品浸于熔融的锌液中,通过铁锌之间的反应和扩散,在钢铁制品表面镀覆附着性良好的锌合金镀层。
在热镀锌过程中为提高镀锌的耐腐蚀、厚度均匀性和亮度,常在锌液中添加多种合金元素,如铝、铋、镍和镧等,市场上销售的合金多为二元合金,如Zn-Al、Zn-Ni、Zn-Bi和Zn-La合金。热镀锌企业要采购多种合金,流动资金占用量大,企业运行成本高。此外,在热镀锌过程中,需要添加四种合金,造成生产控制困难,而且添加合金时需要停止生产,造成热镀锌产能下降。生产五元合金Zn-Al-Ni-Bi-RE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途径。在熔炼多元合金的过程中,如采用一次熔炼(即全部元素使用单质金属在熔炼炉中进行熔化)的方法会受到很多限制,首先各种金属的熔点差异较大:Zn的熔点为419℃、Al的熔点为660.3℃、Bi的熔点为271.3℃、La的熔点为919℃、Ni的熔点为1455℃。如果熔炼温度低,在熔炼过程中依次加入各合金元素的金属,高熔点的金属如镍和镧的熔化速度慢,造成合金的熔炼周期长,生产效率低且合金液氧化严重,如果在熔炼过程中采用高温熔炼,锌易挥发和氧化,稀土元素易氧化,造成各组元的烧损大、金属收得率低,且化学成分稳定性差,造成合金生产过程难度大。
基于上述问题,因此,现有的热镀锌合金元素添加方法,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铁热镀锌用合金元素添加方法,采用金属锭与中间合金的方式熔炼多元合金,多元合金锭熔点低、溶解快、收率稳定,该方法充分利用中间合金熔点低的特点,大幅缩短中间合金的熔炼时间,减少易氧化元素的氧化烧损,提高金属收得率,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了金属单质易烧损、高熔点不易熔入、密度大易偏析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钢铁热镀锌用合金元素添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Al材、Ni材、Bi材、La材、Ce材和Zn材进行批量粉碎,粉碎后分别称取100kg的Al材粉、10kg的Ni材粉、15kg的Bi材粉、5kg的La材粉、5kg的Ce材粉和865kg的Zn材粉;
S2:熔炼Zn-Ni中间合金;
S3:熔炼Al-Ni中间合金;
S4:熔炼Zn-Al-稀土中间合金;
S5:制备多元合金锭,将剩余的Zn材粉加入中频炉内,升温至500~550℃,熔化成锌液,将Zn-Ni中间合金和Al-Ni中间合金同时加入中频炉内,升温至650~750℃,保温20~30min,之后充分搅拌,再将15kg的Bi材粉和Zn-Al-稀土中间合金同时加入中频炉内,升温至700~750℃,保温20~30min,扒渣后,在铸铁模具内浇铸成多元合金锭;
S6:将多元合金锭投入热浸镀槽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西华汇化工机械有限公司;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海西华汇化工机械有限公司;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258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