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碳量子点的双靶向缺血心肌线粒体的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22695.4 | 申请日: | 2021-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378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徐菁蔓;田炜;尚宏周;刘和亮;郝小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7/52 | 分类号: | A61K47/52;A61K47/64;A61K9/107;A61K45/00;A61K31/7076;A61P9/10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睿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51 | 代理人: | 李薇 |
地址: | 063210 河北省唐山***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量子 靶向 缺血 心肌 线粒体 体系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基于碳量子点的双靶向缺血心肌线粒体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与缺血心肌特异结合的特异肽段和碳量子点靶向线粒体药物,所述碳量子点靶向线粒体药物为碳量子点、线粒体特异性结合体和药物分子的结合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碳量子点的双靶向缺血心肌线粒体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异肽段与P[PEGMA-b-(DEMA-co-APMA)]结合形成胶体束,所述碳量子点靶向线粒体药物包裹于所述胶体束内;
或者,所述特异肽段直接连接至所述碳量子点靶向线粒体药物中的碳量子点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碳量子点的双靶向缺血心肌线粒体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粒体特异性结合体为线粒体探针TMRE或者线粒体外膜标志蛋白TOM20的特异抗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碳量子点的双靶向缺血心肌线粒体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分子为生物肽类药物、培朵普利或非选择性腺苷A2受体激动剂CV1808。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碳量子点的双靶向缺血心肌线粒体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异肽段为GGGGYDRVTIHPF短肽段。
6.一种基于碳量子点的双靶向缺血心肌线粒体的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合成碳量子点靶向线粒体药物:
S1,线粒体特异性结合体结合至C-Dots的氨基;
S2,药物分子的氨基和C-Dots的羧基发生反应,结合形成所述碳量子点靶向线粒体药物;
步骤2,特异肽段直接连接至步骤1合成的所述碳量子点靶向线粒体药物中的碳量子点上;
或者,步骤2,所述特异肽段与P[PEGMA-b-(DEMA-co-APMA)]结合形成胶体束,在交联化合物的作用下,步骤1合成的所述碳量子点靶向线粒体药物包裹在所述胶体束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靶向缺血心肌线粒体的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S1中,
当线粒体特异性结合体为TMRE时,S1为:TMRE于酸性条件下,加热水解生成TMRE-COOH,再连接到C-Dots的氨基上形成C-Dots-TMRE;
当线粒体特异性结合体为线粒体外膜标志蛋白TOM20的特异抗体时,S1为:TOM20的特异抗体于酸性条件下,加热水解生成TOM20的特异抗体-COOH,再连接到C-Dots的氨基上形成C-Dots-TOM20的特异抗体。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靶向缺血心肌线粒体的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当线粒体特异性结合体为TMRE,药物分子为CV1808时,S2的具体制备步骤是:将C-Dots-TMRE、EDC和sulfo-NHS溶于DMSO中,在氮气保护下室温反应,将CV1808加入上述反应物中,混合液在室温和避光的条件下反应,然后用截留分子量为100Da的透析袋透析,透析完成后,冷冻干燥得到固体的C-Dots-TMRE-CV1808。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靶向缺血心肌线粒体的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胶体束是通过将P[PEGMA-b-(DEMA-co-APMA)]与短肽段HN2-GGGGYDRVTIHPF-COOH通过缩合反应合成得到,然后将C-Dots-TMRE-CV1808溶于DMSO,加入用甲醇溶解的胶体束和交联化合物,优选的,所述交联化合物为U-(CH2)6-U,之后缓慢加入双蒸水,搅拌后用去离子水透析,合成得到双靶向缺血心肌线粒体的体系。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靶向缺血心肌线粒体的体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C-Dots的合成步骤为:将柠檬酸水溶液在快速磁力搅拌下加入乙二胺,将溶解好的澄清混合溶液在微波下处理,等其冷却至室温后,将得到的泡沫状的固体用水溶解并装入截留分子量MWCO为100的透析袋中透析,收集透析袋中的溶液,浓缩,再用无水乙醇沉淀,真空干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理工大学,未经华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2269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