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纱管原纸厚度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718256.6 | 申请日: | 2021-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821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 发明(设计)人: | 姚利军;胡锦;陈务平;丁霞;张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21B1/32 | 分类号: | D21B1/32;D21B1/34;D21H11/14;D21H13/36;D21H17/28;D21H21/06 |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谈倩 | 
| 地址: | 21003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纱管原纸 厚度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纱管原纸厚度的方法,涉及废纸制浆造纸技术领域,采用废旧宝塔纸管为主要原料,再添加适当的废铁渣无机纤维棉,通过减少淀粉的使用,再添加0.2%非离子型助剂来提高纸的结合强度,节约生产成本。所选用的非离子型助剂含有阴阳两种离子,根据两种不同纤维的电荷分布情况来改变,将两种纤维牢固的连接在一起,从而增加纤维间的结合力,但纸的厚度不会降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纸制浆造纸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提高纱管原纸厚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纱管原纸主要用于加工高强度化纤管、纺织纱管、各种工业用纸管、塑料薄膜用纸管等,纸管产品以其可降解、成本低、质量轻、运输方便、易回收、无公害等优点,在造纸业、包装业、纺织化纤业得到了普遍应用。它既可作为各种卷筒纸和纸板的内芯,也可作为合成长丝、涤纶、丙纶、氨纶等所用的纺织纱管,尤其是用于纺织业的纸管已逐步取代锥形纱管。
纱管原纸生产的主要原料是废旧瓦楞纸箱(OCC),利用回收的废旧瓦楞纸箱可以节约造纸用木材,起到保护森林和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同时,生产废纸浆产生的“三废”比生产木浆要少得多,也就相应地减少了污染量的发生,所以,国内外均十分重视对废纸的回收和再生利用,而且废纸浆的质量要比草类纤维要好得多,利用废纸浆可以生产一些高质量要求的纸张,如本色废纸浆可生产高强牛皮箱板纸、高档纱管原纸等。
纱管原纸定量大,复合时各层间容易产生分层现象,影响纱管原纸的使用,技术上要求层间结合强度高,环压强度好,同时应保持一定的厚度。国内多数厂家采用层间加喷淋淀粉,以减少纸页间分层,提高层间结合强度和环压强度,但淀粉量增加,纸的紧度增加,导致其厚度减少,单位重量下纸的使用量增加,用户使用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提高纱管原纸厚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废旧宝塔纸管和炼钢厂废铁渣为主要原料;
S2、废旧宝塔纸管经碎纸机变成小碎片,加水稀释搅拌后成浆液状,经除渣设备去除其中的杂质,再经锥形磨浆机和双盘磨浆机对纤维分丝和帚化,将丝状纤维变成絮状纤维,贮存于1号贮浆池中;
S3、废铁渣原料在高温熔炉中完全融化,通过高速离心机离心力作用喷吹制成丝状纤维,冷却后加入无机纤维改性剂,使丝状纤维变成絮状纤维,贮存于2号贮浆池中;
S4、分别制备好的两种纤维浆料按预设定的比例要求,通过自动比例调节阀精确配比混合均匀后贮存于配浆池中,同时加入少量非离子型助剂和阳离子型淀粉搅拌混合均匀后送至成浆池备用;
S5、将制得的浆料稀释,送至抄片机搅拌、静置、脱水、干燥后制得一定厚度的纱管原纸。
本发明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
前所述的一种提高纱管原纸厚度的方法,步骤S3,高温熔炉升温至1500~1700℃。
前所述的一种提高纱管原纸厚度的方法,步骤S3,冷却至50~80℃。
前所述的一种提高纱管原纸厚度的方法,步骤S4,制备好的废铁渣无机纤维和废旧宝塔纸管有机纤维分别按10~20:90~80比例。
前所述的一种提高纱管原纸厚度的方法,步骤S4,添加0.2%非离子型助剂和0.5%~1.0%阳离子型淀粉。
前所述的一种提高纱管原纸厚度的方法,步骤S5,浆料稀释至0.8%~1.0%浓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废铁渣融化后经过高速机离心,加入无机纤维改性剂作用,将丝状无机纤维变成絮状纤维,提高了无机纤维的比表面积,增加了无机纤维的柔软度和结合强度;废旧宝塔纸管碎解后的浆液状,通过锥形磨浆机和双盘磨浆机作用,将丝状有机纤维变成絮状纤维,使有机纤维分丝和帚化,提高了有机纤维的比表面积和结合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182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