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料电池乘用车供氢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17367.5 | 申请日: | 2021-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7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周文增;江源;唐磊;王朝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明天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04082 | 分类号: | H01M8/04082;H01M8/04089;H01M8/0438;H01M8/0444;H01M8/04746 |
代理公司: | 六安市新图匠心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39 | 代理人: | 朱小杰 |
地址: | 400000 重庆市江***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料电池 乘用车供氢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乘用车供氢系统,涉及氢燃料电池车辆系统技术领域;为了解决集成度不高问题;具体包括系统支架,所述系统支架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储氢模块、加注模块、泄压模块和供氢模块,所述储氢模块包括至少两个供氢气瓶和瓶阀,所述加注模块包括单向阀、加氢口和五通,所述泄压模块减压阀一、手动针阀和卸荷阀,所述供氢模块包括手动球阀、减压阀二、比例调节阀和电堆,所述供氢气瓶通过螺栓固定于系统支架的顶部外壁上。本发明将整个系统中的储氢模块、加注模块、泄压模块、供氢模块均通过系统支架进行集成,一方面使得整个系统的集成度高,提高安全性和装配效率,另一方面,也可实现模块化安装,进一步提高了装配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氢燃料电池车辆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料电池乘用车供氢系统。
背景技术
随之国家对汽车节能减排要求以及氢燃料电池技术逐渐成熟,越来越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已经投入到日常交通中。其中车载供氢系统是氢燃料电池汽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为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提供氢燃料,但目前车载供氢系统应用于商用车上主要采用体积较较大的35MPa氢瓶组。
当前车辆在车载供氢结构较为复杂,系统管路中阀件的连接点较多,系统集成度不高,这就导致整车设计时,需要对阀件连接管路等预留出的空间较为错综复杂,并且在后期的装配时也有较大的难度,并且氢气为可燃气体,大跨度的布置管路容易与车身或者其他部件发生干涉,泄漏时安全隐患较大。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燃料电池乘用车供氢系统,旨在解决系统布置分散,集成度不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燃料电池乘用车供氢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燃料电池乘用车供氢系统,包括系统支架,所述系统支架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储氢模块、加注模块、泄压模块和供氢模块,所述储氢模块包括至少两个供氢气瓶和瓶阀,所述加注模块包括单向阀、加氢口和五通,所述泄压模块减压阀一、手动针阀和卸荷阀,所述供氢模块包括手动球阀、减压阀二、比例调节阀和电堆。
优选地:所述供氢气瓶通过螺栓固定于系统支架的顶部外壁上,所述瓶阀固定安装于供氢气瓶的瓶口处,所述瓶阀的另一端通过管路连接于五通上,所述瓶阀上集成有温度传感器、融栓阀、手动截止阀和电磁阀。
进一步地:连接所述瓶阀与五通的管路上还固定连接有泄压安全阀一。
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供氢气瓶内部可承受载荷极限的最小值为70Mpa。
在前述方案中更佳的方案是:所述单向阀的两端分别通过管路连接于加氢口和五通,且所述五通的另一接口连接有高压压力传感器。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氢口的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加氢面板,所述加氢面板通过螺栓固定于车身。
同时,所述手动球阀、减压阀二、比例调节阀和电堆依次通过管路连接,且所述电堆位于车身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所述减压阀一、卸荷阀、手动针阀依次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减压阀一上固定连接有中压压力传感器,所述卸荷阀的一侧通过管路连接有手动针阀,手动针阀的另一侧通过管路连接有泄压安全阀二。
同时,所述系统支架的一侧外壁焊接有氢气浓度传感器,所述氢气浓度传感器的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传感器支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该燃料电池乘用车供氢系统,将整个系统中的储氢模块、加注模块、泄压模块、供氢模块均通过系统支架进行集成,一方面使得整个系统的集成度高,提高安全性和装配效率,另一方面,也可实现模块化安装,进一步提高了装配的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明天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明天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173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