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蛙病毒检测的引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715872.6 | 申请日: | 2021-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32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李亚男;林蠡;刘春;秦真东;林华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Q1/686;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深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58 | 代理人: | 谢雪梅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病毒 检测 引物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针对蛙病毒3型(FV3)核衣壳蛋白(MCP)基因保守区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反应体系的优化、反应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建立了一种针对FV3的PCR检测方法,该方法最低检测限可达1.2拷贝数的病毒粒子,具有简便、快速、敏感度好、特异性高、低成本等特点,可用于FV3蛙病毒的快速诊断快速检出和分子流行病学调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生生物病害检测、鉴定及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蛙病毒检测的引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蛙病毒被称为冷血动物杀手,宿主范围广泛,迄今发现可感染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近百种水生生物,给水产养殖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2009年,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正式将蛙病毒感染列入必须报告的水生动物疫病之一。我国每年由蛙病毒所致的水产病害损失就高达数十亿元。我国自1996年分离获得蛙病毒属模式株蛙病毒3型(Frog virus 3,FV3)以来,蛙病毒在各地陆续被发现和报道。2013年,湖北宜昌某石蛙养殖场曾发生大规模FV3感染,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体表出血、后肢溃疡、活动无力、发病7天后达到死亡高峰,累积死亡率最高可到80%。随后,2016年四川某黑斑蛙养殖场爆发FV3感染,死亡率高达90%。蛙病毒已经成为危害我国蛙类养殖的流行性致病因素。目前对于蛙病毒感染,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主要以早期诊断预防为主。因此,建立快速、灵敏、高效的蛙病毒检测方法,及时发现病原体并进行早期防控,是控制蛙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
MCP是虹彩病毒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整个病毒多肽的40%-45%,并且在虹彩病毒科中高度保守,可利用其同源性的差异进行病毒进化与检测方面的研究,当前许多关于蛙病毒的检测方法都是基于MCP序列设计引物。王庆等根据MCP中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双重PCR方法特异性扩增LMBV,而对FV3不进行扩增,最低检测限达6.5pg。李江宇等通过对蛙病毒属MCP进行分析,建立了一种可用于检测蛙病毒属13种病毒成员并能进行初步分类的三重荧光PCR方法,该方法中,对各种蛙病毒的检测限均达到了102拷贝。张旻等利用STIV的MCP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特异性检测EHNV和TFV的巢式PCR方法,可检测102拷贝数的病毒粒子。以上方法虽极大地推动了蛙病毒检测研究,但双重PCR、三重PCR操作较为繁琐,易发生气溶胶污染产生假阳性,且检测耗时久;荧光PCR方法又对仪器设备要求高,引物成本也相对较高,在蛙病毒的检测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针对蛙病毒属FV3病毒MCP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仅使用一般的PCR方法就能达到较好的检测效果,对设备要求低,反应时间短,操作简单成本低,且特异性好,对TiLV,NVV,ISKNV,KHV,IHHNV,MSRV,MrNV,LMBV等其他毒株无交叉反应,灵敏度高,检测限可达1.2个拷贝数,可为蛙病毒的快速检出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有效技术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蛙病毒检测的引物,所述的引物的序列如下所示:
FV3-1-5’:CCTCCATCCCAGTCAGCA;SEQ:ID:NO:1;
FV3-1-3’:CAGCAAACGGACACTTCAT;SEQ:ID:NO:2。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引物的应用方法,一种蛙病毒的检测方法,其步骤如下:
(1)待测样品DNA的提取;
(2)PCR扩增: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引物进行扩增;
(3)PCR扩增产物的检测:PCR反应结束后,用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产物的大小;
(4)结果与判定:查看PCR产物是否扩出蛙病毒346bp的MCP基因保守区的片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未经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158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