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霉素菌渣中红霉素A的液质联用检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713041.5 | 申请日: | 2021-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24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董丽萍;邓留杰;韩丽丽;热沙来提;芦梦楚;安双双;殷文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犁川宁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G01N30/72;G01N30/86 |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张娟;郑勇力 |
| 地址: | 8350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霉素 菌渣中 联用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发酵培养基残渣的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霉素菌渣中残留红霉素A的液质联用检测方法。本发明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使用提取剂溶解菌渣中的残留成分,得到供试品溶液;所述提取剂为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剂;(2)将红霉素A标准品制成标准品溶液;(3)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供试品溶液和标准品溶液,得到供试品溶液和标准品溶液的谱图,计算菌渣中红霉素A的含量。本发明的检测方法能快速有效检测红霉素菌渣中红霉素A残留量,在红霉素菌渣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发酵培养基残渣的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霉素菌渣中残留红霉素A的液质联用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红霉素是由红霉素链霉菌产生的一种十四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A为主要活性成分,对革兰阳性菌具有强大抗菌作用。生产红霉素剩余的培养基残余物(以下简称“菌渣”)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中蛋白质和多糖含量较高,故将其处理后转化为肥料、饲料是非常经济的选择。
但是,菌渣中还含有大量菌丝体,如果处置不当,会引起二次发酵,产生红霉素A等抗生素,造成异味,污染水体,甚至还有使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基因的潜在风险。在2008年修订的《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抗生素菌渣被列为一种危险废弃物,因此,对抗生素菌渣进行资源化利用前,必须要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对其中的红霉素A残留进行检测。
中国发明专利“CN107907616A一种菌渣中红霉素残留的检测方法”中提供了一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菌渣中红霉素残留的方法。该方法前处理步骤较为繁杂,需要反复有机试剂提取,提取液需要进一步去脂、萃取和氮吹等,而且,上机样品采用紫外检测器进行检测,灵敏度相对较低,无法满足人们更高的需求。另有食品和农业领域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红霉素A含量的相关报道,但是,前处理方法均涉及固相萃取、旋转蒸发和氮吹等过程,这样大大提高了样品前处理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红霉素菌渣中残留红霉素A的液质联用检测方法,目的在于:建立一种准确度高、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的方法,快速有效检测红霉素菌渣中红霉素A残留量。
一种红霉素菌渣中红霉素A的液质联用检测方法,其中,红霉素A的检出限为25.0μg/kg;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红霉素菌渣中残留红霉素A的液质联用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使用提取剂溶解红霉素菌渣中的残留成分,得到供试品溶液;所述提取剂为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溶剂,所述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50~100%;
(2)将红霉素A标准品制成标准品溶液;
(3)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供试品溶液和标准品溶液,得到供试品溶液和标准品溶液的谱图,计算菌渣中红霉素A的含量;
其中,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C18柱;流动相包括弱极性相和强极性相,所述弱极性相选自甲醇或乙腈,强极性相选自甲酸水溶液、乙酸水溶液、甲酸-甲酸铵溶液或乙酸-乙酸铵溶液,其中酸含量为0.1%~0.5%(v/v),铵盐浓度为0.01M~0.20M。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选自甲醇、乙醇、乙腈或丙酮。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选自甲醇。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100%。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红霉素菌渣含水率为2%~95%;和/或,所述菌渣与提取剂的用量比例为0.5~2.0g:10~50mL;和/或,所述供试品溶液通过如下方式得到:将菌渣用提取剂定容后,涡旋振荡2~10min,然后4000~8000rpm,离心5~10min,取上清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犁川宁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伊犁川宁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130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