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脂肪酸破乳的水酶法制备花生油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710897.7 | 申请日: | 2021-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29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陈复生;刘晨;高玉航;刘伯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1B1/00 | 分类号: | C11B1/00;C11B1/04;C11B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领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83 | 代理人: | 温爱飞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脂肪酸 法制 花生油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脂肪酸破乳的水酶法制备花生油的方法,其采用复合细胞壁降解酶辅助提取花生油,离心后得到油体、水相蛋白和渣相,采用脂肪酸对油体进行破乳提取花生油。本发明通过对花生的预处理步骤进行优化,对脂肪酸种类和浓度进行筛选,同时对破乳条件(料液比、搅拌速率、温度和时间)进行单因素优化,优化后确定的方法,能够提高花生油和蛋白得率,能够显著提高破乳率。本发明所述的基于脂肪酸破乳的水酶法制备花生油的方法,具有破乳率高、得率高、成本低、操作简单、绿色安全等优点,利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工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脂肪酸破乳的水酶法制备花生油的方法。
背景技术
花生,又称落花生、地果和香果,属豆科蝶形亚目1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国重要油料作物,主要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及地中海沿岸。在中国,花生种植范围分布较广,除青海和宁夏两地外,均有大规模种植,主要产区主要是河南、山东、河北、广东和安徽五省。花生富含油脂,其油脂含量50%左右,仅次于芝麻,显著高于油菜籽、大豆和棉籽等常见油料作物。传统的花生油提取方法主要是机械压榨法和有机溶剂浸出法。压榨法是利用机械外力的挤压作用将花生油从花生仁中提取出来,该方法花生油提取率低,耗能大,设备投资大,花生粕残油率高(约10%),压榨后花生饼粕蛋白质变性程度高,主要用作饲料;同时高温会引起多不饱和脂肪酸发生氧化酸败,使油脂产生不良风味。溶剂浸出法是基于油料中的不同成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而将各种成分分离,虽然提油率高(>95%),但设备投资大,毛油色泽较深且成分复杂,溶剂残留,需要精炼处理;溶剂浸出法常用有机溶剂为正己烷,具有易燃、易爆和极性毒性等缺点,对工厂从业人员的安全产生威胁的同时也造成一定程度环境污染。水酶法是一种新型提取花生油的技术,与传统的提油工艺相比,水酶法以水作为萃取溶剂,避免有机溶剂的使用,能耗低,绿色环保,作用条件温和,水酶法提取的油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和磷脂含量低,提取的油清香透明,所需精炼程度低,且水酶法能同时回收蛋白质,具有极低的抗营养因子。
水酶法提取花生油过程中,花生油被蛋白和磷脂包裹在油体乳液中。油体是由中性脂质、包裹中性脂质的磷脂和嵌在磷脂层中的蛋白质组成的小球体。作为油体的主要组分,磷脂分子的极性头部指向水相,而非极性尾部指向疏水相,油体蛋白赋予油体一定的静电斥力和空间位阻,磷脂和油体蛋白相互作用形成保护层,阻止油体的聚集和融合。油体的稳定结构造成破乳困难,阻碍花生油的释放,是制约水酶法工业化的“瓶颈”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水酶法提取花生油所存在的瓶颈问题,本发明采用脂肪酸对水酶法提取花生油过程中形成的油体进行高效破乳,提高了其破乳率,具有成本低、安全、绿色环保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基于脂肪酸破乳的水酶法制备花生油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花生样品处理:脱红衣花生加去离子水,冷藏放置,花生吸水膨胀后,用去离子水清洗,加入去离子水后进行粉碎,获得混合液;
步骤2)油体制备:在步骤1)获得的混合液中加入复合细胞壁降解酶,恒温搅拌,充分酶解后于沸水浴中灭活,冷却后的悬浮液进行离心,收集上层油体a;将下层的水相和残渣恒温继续酶解,冷却后的悬浮液进行二次离心,收集上层油体b;将上层油体a和上层油体b合并获得花生油体;
步骤3)油体破乳:将步骤2)制得的花生油体用去离子水稀释成油体乳液,采用脂肪酸进行破乳处理,破乳完成后离心得到游离花生油。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措施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工业大学,未经河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7108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